父母最容易忽视的一件事,决定孩子能否成为一个内心富足的人

如今,我们的物质富足程度,是过去任何一个时代都无法企及的。我们不必再等着每天定时更新的电视剧,不必再等到有集市的日子再去赶集采购,过去的人们无法想象只要动动手指就可以在家等着热菜热饭送上门的生活。过去的孩子们,野着野着就长大了,如今各类早教课、兴趣班早已成为孩子们的标配。父母竭尽全力给孩子最好的物质生活条件,也开始面对和思考过去做父母甚少会担忧的问题:“富养”会不会宠坏孩子?满足孩子的需求会不会让孩子习惯接受、不懂感恩?当孩子提问“我们有钱吗?”“为什么不能住更大的房子?”时,该如何回答?

每个家长在育儿过程中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但大部分的家长却倾向于对这个问题避而不谈。也许是中国长久以来“耻于言利”的习惯,让许多人在金钱问题面前保持沉默。大部分家长都忽视了谈钱的重要性。

罗恩·利伯在《反溺爱》中提出,钱其实是中性的,它原本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工具。通过关于金钱的教育,可以培养孩子好奇、耐心、节制、坚毅、慷慨、拥有自己的观点等等父母希望孩子习得的美好品质。在书中,作者提供了大量丰富的真实案例,对于没有接受过财商教育以及不知如何在家庭当中培养孩子财商的家长来说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可以帮助家长处理许多日常的问题,比如家务、储蓄、生日、手机、衣服、打工等等。指导父母如何在家庭生活中与孩子谈钱,解决孩子关于金钱的实际问题,培养优秀的品质,奠定孩子的金钱观、价值观。


《反溺爱》的作者罗恩·利伯是《纽约时报》个人理财专栏《Your Money》的作者,曾为《华尔街日报》专栏撰稿,也曾任职于《财富》、《快公司》等杂志。除此之外,他还是一名犹太裔父亲。多年来他一直倾力研究儿童教育于金钱的课题。他依据社会学家、心理学家、理财专家的相关研究成果,以及自身十多年来通过采访、调研和在《纽约时报》撰写专栏及在脸书上与粉丝互动而积累的丰富洞察,创作了此书。以下根据罗恩·利伯的《反溺爱》一书,从为什么要和孩子谈钱、如何与孩子谈钱、以及家庭中关于金钱的3个重要问题这三个方面展开。




一、为什么要和孩子谈钱

许多家长会刻意或尽量避免与孩子谈钱,生怕谈钱会让孩子变得贪婪、虚荣。殊不知谈钱不是问题,不谈才是问题。考虑到以下3个方面,作为父母都需要在金钱问题上对孩子坦诚相待。

1、 孩子拥有天然的好奇心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他们会对父母的经济选择,家庭的经济状况产生好奇。即使家长在问题面前保持沉默,或告诉他们“小孩子不要问这些事情”也难以抵挡孩子的好奇心。一方面,大一点的孩子能够看穿父母的沉默,觉得自己没有受到尊重;另一方面,哪怕父母对这个问题避而不谈,有些孩子也会想方设法从别处找到问题的答案并笃信他从别处获取的信息。

与其让孩子自己去找出答案,不如和孩子谈一谈父母是如何选择为哪些事情付钱,怎么作出职业选择或居所的选择,并以此为契机告诉孩子哪些品质将会使他一生受用,教给孩子处理财务问题的智慧。

2、 有一天孩子终须自己作出决定

2017年蚂蚁花呗发布一项数据显示,全国有4500万的90后开通了蚂蚁花呗,占90后群体的25%。另据香港汇丰银行数据,中国90后的负债额是月收入的18.5倍,工作的90后平均负债12万元。除了物价上涨的原因之外,各种带着强烈情绪煽动性,鼓吹及时行乐的商业文章往往导致90后消费理念超前,债台高筑。

大学生从拿到第一笔大学生活费开始,就开始面对各种各样的选择。不但需要在各类商品和服务,乃至他人的建议意见当中作出判断和选择,当他们进入社会,还要考虑交友、择业、租房等等各式各样的现实问题。孩子逐渐长大成人,家长不可能为他们作出所有的决定。因此,我们才更需要教给孩子关于金钱的智慧,准备好迎接成年人的生活,不致陷入财务陷阱。


3、 谈钱就是谈价值观

父母的最终目的是,无论孩子将来拥有得多或少,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孩子们的金钱观、价值观就是他们如何去看待生活的角度。如何理解财富、看待财富问题恰恰是金钱观、价值观的基础。只要父母指导得当,孩子们就能通过金钱这个工具,习得我们希望他们秉持的耐心、节制、坚毅、乐观、慷慨、感恩等品质。

家长应该认识到:只要孩子们勤奋努力,常常怀有感恩之心,乐于与他人分享,懂得取舍和节制,不管孩子拥有的多或者少,都不需要感到羞愧。




二、如何开始和孩子谈钱

当孩子向你提问,或者和孩子谈及金钱问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不要回避孩子的问题

当孩子提出问题时,有时候父母受到“金钱问题属于隐私”或担心现实会令自己难堪,让孩子失望等原因,选择回避和沉默,然而父母的举动会带给孩子对金钱负面的感受,比如:钱是不好的,钱不够用,钱让人害怕等。父母不应当回避孩子的问题,以免带给他们有关这个问题的各种负面理念。

2、 不要对孩子说谎

《反溺爱》中提到了临床心理学家福格蒂的话,他说:“对孩子说实话,其实还有更深一层的含义——表示你和孩子可以一起面对难题。孩子也会明白,只要他们想知道真相,就可以信任你。”被信任的孩子,往往也因此受到鼓舞去一起面对和解决问题。

3、 鼓励孩子提出问题

罗恩·利伯在书中指出,在家庭当中鼓励孩子提出问题的一个好方法是,称赞他们,并经常问他们问题,最后把提出好问题变成一种习惯。并提到了他在犹太教指导逾越节家宴的书《哈加达》上,一个令他印象深刻的故事: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伊西多·拉比曾经说‘我母亲在无意间把我变成了科学家。因为几乎每位住在布鲁克林的犹太教母亲,都会在孩子放学后问:“今天学到什么了?”但他的母亲不是,她会问:“小伊西多,你今天问了好问题吗?”就是这点不同。也就是说,问好问题,让拉比成为了科学家。家庭应该成为一个激发孩子好奇心的地方。


4、 了解孩子提问的原因

虽然做好了准备,但有时候孩子们的问题确实难以回答,这个时候可以用鼓励的口吻反问孩子,“你为什么这样问呢?”一方面,在孩子回答的过程中,也给了我们组织语言,思考答案的时间;另一方面也可以了解孩子提问的原因。

其中一类原因是,在学校的游戏时间,某个孩子提到自己家有钱,而自己的孩子渴望被关注时,回到家就希望爸爸妈妈也能给自己一个惊人的家庭财产数字,如果是孩子之间夸大差异引发的好奇心,那么对话可以不必继续下去。

另一类原因是,孩子可能从大人隐约的谈话片段或者针对就业形势的新闻报道等渠道了解到一些信息,并对此产生了焦虑。他们只是想确认自己不必搬家,不必减少零食点心时间和玩具。家长可以借此了解到孩子焦虑的源头。




三、家庭中的金钱问题

每个家庭的文化背景、经济状况和成员结构都不一样,因此在《反溺爱》中,作者并没有提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就像作者所说,本书只是抛砖引玉,重点在于促成对话,而不是试图给出结论。罗恩·利伯用大量的实例来启发阅读本书的每一位父母,而书中所讨论的问题对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阶段的父母都具有普遍意义。

1、 如何给孩子零用钱

谈到家庭中的金钱问题,就绕不开零用钱。父母对零用钱的最大担忧是如果让孩子自己管理零用钱,就会乱花乱买。但其实,零用钱是培养耐心的重要工具,能够让孩子学会延迟满足,学会储蓄和消费。罗恩·利伯在《反溺爱》中提出了几点有关零用钱的建议:

(1) 给零用钱的方法

A、 用固定金额的纸币或硬币,在固定的时间给孩子发放零用钱;

B、帮助孩子把零用钱分成三份,放入代表“消费”、“储蓄”、“捐献”的透明塑料罐子里。

这是一种“预算精神”,让孩子明白有些钱是可以直接花掉的,有些钱要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还有些钱要捐给比我们更需要的人。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消费行为,能够让他们在不断地实践中成为一个精打细算,懂得如何衡量价值的买家,当孩子有了心爱之物时,为了梦想的东西存钱可以培养他们的耐心,捐献则让孩子体会付出和分享的快乐。

(2)判断“需要”和“想要”

孩子开始管理自己的零用钱时,会遇到一个重要的问题:如何分清“需要”和“想要”。一件外套是需要的物品,但一件价格不菲的潮牌外套可能就属于“想要”的东西。

帮孩子认清“需要”和“想要”的界限,能够避免他们抱怨,同时也能给孩子一定的决定权。开始给孩子零用钱时,可以请他们写下“需要”和“想要”清单。“需要”的东西让我们存活,是生活必需品。而“想要”的东西让我们的生活更有趣、更精彩。

如何帮助孩子认清“需要”和“想要”的界限?家长需要做两件事:第一,设计一条“需要”与“想要”的水平线。水平线的一端是“需要”,另一端是“想要”。第二,我们要在画一条垂直线,与水平线相交。垂直线左侧是“需要”的东西,右侧是“想要”的东西。这条线代表家长愿意为孩子花多少钱。

“想要”的东西也有程度轻重之分,如果某样东西孩子确实很想要,可以请他说说想要的理由。如果确定要买,就要告诉孩子必须减少其他东西的花销预算,这样,让孩子逐渐明白把钱花在真正在意的东西上。

(3)制定零用钱的使用规则

尽管我们已经决定让孩子学习管理零用钱,但家长仍然需要制定零用钱的使用规则。规定孩子哪类钱可以花多少。

这些规定没有正确答案,父母可以根据家庭具体情况来制定。比如,对于生日或节日收到的礼金可以相对宽松一些,而打工的钱,可以要求孩子承担一部分将来大学的费用。只要家长持续地坚持采用规则。

如果某些东西家长已经买给孩子,但孩子弄丢或者损坏了,为了让孩子学会负起责任,也应该制定规则。《反溺爱》中提出建议,可以要求孩子分摊维修或买新品的费用。


(4)不要把零用钱跟家务绑在一起

大多数家庭都会要求孩子做家务,作为激励,会给孩子一些零花钱。实际上,零用钱不应该跟家务绑在一起。

首先,家务是每个家庭成员共同承担的,每个家庭成员都应该为家里做贡献。

其次,家长们希望借此让孩子理解只有付出才会有收获的道理。 读了《反溺爱》就会知道,事实上,要求付费会让孩子变得自私,变得一切都以金钱为目的。如果家务确实需要做,在孩子认为自己不需要钱或者钱已经够用时,便会拒绝做家务。如果孩子不愿意做家务,父母可以剥夺某些权利,取消原本承诺给孩子的好处。比如,不能去动物园或恐龙展。而不是用零用钱作为奖励或处罚的工具。

最后,父母用金钱奖励孩子做家务的一个出发点是,希望孩子适当学习工作伦理,但家长可以用难度更大、不那么寻常的任务,或是直接让孩子从打工的地方学习这些。

2、 如何不让孩子重视物质

近几年,商品和服务推陈出新的速度令人惊讶。我们的消费底线在不断提升,新的消费趋势也带来了令人担忧的一面。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到网红店打卡;在社交媒体上入各种电子产品坑、彩妆坑、相机坑,不断种草拔草;到热门景点旅游,拍ins风照片……

我们的消费倾向越来越显示出重物质和浮躁的一面,人们越来越少去关注价值和真正的美。那么家长该如何做,才能避免孩子陷入物质主义呢?

(1)适当对孩子说“不”

让家长无法拒绝孩子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怕孩子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长害怕当别的孩子有而自己的孩子没有时,会伤害他们的自尊,让孩子不被集体接受。结果,在现实中,自尊问题都会牵涉强烈的情绪,孩子对自尊的要求,通常会演变成对父母的死缠烂打。但是,每个成年人都懂得,我们无法拥有每一件别人拥有的东西,无法做别人做过的每件事情。孩子不像大人想的那么脆弱,适当地对孩子说“不”,让孩子明白一些真实世界的规则才是对他们的保护。

(2)用更有趣或更特别的方式庆祝

孩子们都喜欢特殊的日子,尤其是生日、圣诞节。回想我们自己的经历,如果在某一个特殊的日子,去了平时不会去的地方,和特殊的人在一起,或者做了平时不会做的事情,那个日子一定会令人印象深刻。

在畅销育儿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作者尹建莉谈到了他们一家是如何过圣诞节的。不同于简单地买圣诞节礼物和吃苹果,尹建莉从女儿圆圆两岁多开始就告诉她,圣诞老人会在这一天给她送礼物。每一年平安夜,圆圆都激动地猜测圣诞老人会在几点来,会送什么礼物给她。每次圆圆收到自己渴望的礼物都惊讶和欣喜于圣诞老人的神奇,竟然猜中了她想要的。尽管后来圆圆已经明白圣诞老人的奇迹是如何诞生的,但这丝毫不影响她对圣诞节的期待。

特殊的庆祝方式让圆圆每年都对圣诞节无比期待,感受到父母的爱的同时,也教会她如何去给别人带来快乐和惊喜。


(3)家长花钱越多,孩子越有压力

一篇名为《月入7万,过不好一个暑假》的文章再次在朋友圈刷屏,前几年,这个数字是3万、5万,也许过几年,这个数字会再次增长。这类文章在不断制造焦虑的同时,也揭示了一个被多数人默认的现实:父母倾其所有投入在孩子的成长教育上,是理所当然的事。但许多家长在投入其中的时候,却没有停下来考虑过,孩子是什么感受?家长应该投入到什么程度?以怎样的角色参与孩子的成长教育?

罗恩·利伯在《反溺爱》中提到了橄榄球球员特拉维斯·杜许,他在取得博士学位后专门研究青少年运动对家庭生活的影响。他在研究中发现,供孩子参加运动的钱占家庭收入的比例越高,孩子越能察觉到来自父母的压力。

在对子女成长教育的投入上,特拉维斯·杜许提醒说:“所有身为父母的人,针对孩子的目标,以及孩子希望父母做到什么程度,都应该和孩子进行更多的对话。”更多使用支持性的措辞,可以对孩子说:“只要你觉得真的很有趣,而且这个运动让你感觉很好,我们都很愿意花钱。但是,你要知道,你不应该为了取悦我们、或是你以为我们希望你能赢得奖学金才去运动。如果以后哪一天,你自己不想再继续了,我们也不会认为过去花的钱都白费了。”坦诚的对话,能让孩子大大地松一口气。

3、 让孩子知道自己有多幸运

每一个会关心如何做才不会养出被宠坏的孩子的家长,很大部分都能提供给孩子所有的必需品,也能提供孩子较多他们想要的东西。也许我们拥有的不是最多的,但在全国、全世界范围内,我们所拥有的绝对比大多数人拥有的多。

在我们生活的街区,周围人的生活条件和方式基本与我们大相径庭。社区缺乏多元性,会让孩子认为自己目前过的生活是理所当然:每个人都能上得了学,能够交钱去参加学校的春秋游,假期可以跟随爸妈出去旅游,吃上喜欢的快餐,穿新的衣服和球鞋。那么,该如何不说教就能让孩子知道拥有这一切有多幸运呢?如何让孩子对物质比较缺乏的人产生同情?《反溺爱》给了家长以下思路:

(1)教导孩子感恩与慈悲

家庭中一个教孩子学会感恩的方法是饭前和饭后的感恩祈祷。父母可以简单地说一句“感恩”或者请家庭成员轮流说出今天想要感恩的人或事情。

纪录片《365个感恩》给我们提供了另一个思路,对于大一点的孩子,可以让孩子每天拍一张值得感恩的照片。这会鼓励孩子留心去观察和感受生活中真善美的地方。并学会享受生活。

另外也可以请孩子帮忙设计专属于家庭的感恩活动,让孩子监督仪式的进行,会让他们更乐于参与。

(2)帮孩子建立跨阶层的友谊

在中国,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要好好学习时,常常会指一指偶遇的流浪汉说这样的话“你不好好读书,以后就像那个人一样,没地方住没钱买吃的,只能睡在大街上”。很多孩子会认为,贫穷是因为不够努力造成的。但在《反溺爱》中,罗恩·利伯启示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的家庭条件有很大的不同。有些人生来就因为家庭环境、文化背景、残疾等等各种各样的原因而生活贫困。

让孩子了解这些,有利于孩子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在《反溺爱》中谈到了理海大学的社会学教授希瑟·约翰逊的话,她在一次演讲中对家长们说:“除了努力之外,还有很多因素,包括运气、环境及家庭出身,所有的因素都有关系。如果家长诚实地面对自己拥有的特别待遇,并在晚餐时和孩子讨论这个话题,就是十分积极的行动。”

除了坦诚地讨论,父母们可以组织孩子们到朋友家里做客或邀请朋友到家里;也可以利用假期,到父母在外地的朋友家里,去感受当地的生活;如果出门旅游,可以减少一些购物、和待在酒店的时间,选择去逛逛当地的农贸市场,或是去露天广场上坐一坐,都有利于孩子接触本土文化。

重要的是,让孩子明白,无论富有还是贫困,只要热爱生活、积极奋斗,每个人都是值得尊重的。


金钱就像一片肥沃的土壤,只要用心浇灌,就能开出坚毅、乐观、自控、感恩、慷慨的花。每个父母都可以成为用心的护花人,守护着种子在土壤之上生根发芽,抽枝散叶。也许生活的风雨会吹打这颗植物,但重要的是,无论风雨飘摇,我们都要守住这些美好的品质。《反溺爱》举了大量实例来启发父母,让父母指导孩子们领悟这样一个道理:即使生活富足,也要珍惜和感恩所有,学会理解和帮助他人;即使生活贫困,也要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并且努力过好每一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921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7,635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393评论 0 33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836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833评论 5 36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85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43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94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2,671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70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79评论 1 33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24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27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8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14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108评论 2 35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517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