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的时间,小朋友生了三次病,进出医院成了家常便饭。
第一次是因为反复高烧,在家吃了退烧药,五六个小时候后又发烧,从上周四晚开始,第二天中午去医院,验血、开药,喂药是一项艰难的工作,绞尽脑汁也没喝多少,大人非常煎熬。第三天又去医院,去了两趟,第一趟,到医院后没多久吐了,然后退烧了,我们以为好了,小朋友状态不错,非常饿,要吃东西,就离开去餐厅了。没想到,吃完后又发烧,直奔医院,打算请医生注射给药退烧,医生劝退我们了,说并不严重,尽量别打点滴,两天后还没康复就再注射,没想到当天傍晚回去后就不再发烧了。
第二次是呕吐,本周二晚上从幼儿园接上车,小朋友说想吐,回家后没多久就吐了,喝水也吐,半个橘子也吐,汤饭也吐,但是她还又渴又饿,不停的要喝水要吃东西,赶忙去了医院。儿科急疹病患不少,我们排了一个半小时的队才轮上,医生给开了两种药,一个益生菌,另一个我忘了,叮嘱第二天早上给药。跟爱人商量后决定先不拿药,晚上回去观察状态,第二天早上没康复再拿药,反正离的近。小朋友在医院也饿得不行,不停的要吃东西,给她吃了点面包,回家后又吐了,意料之内。睡觉前喝了点水,牛奶都不敢给喝,一直要,实在不忍心,给了平时的一半,提心吊胆好半天,小朋友一夜安睡,第二天吃早餐,没有任何异常,这就算康复了。
第三次,咳嗽。干咳两天,今天第三天,咳嗽有点痰湿感觉。昨晚干咳了一夜,今早,因为要不要去看医生的事情跟爱人闹矛盾。他坚持马上去医院,我想再观察一下,已经口角到离婚的地步。我把暖气片关了,简单整理了一下卧室,给小朋友多喝了些蜂蜜水,情况好转很多,她爸也不好再坚持什么。后来,孩子睡着了,不敢给她盖很多,又开始低烧。下午又去医院,医生照例验血开药,阿奇和止咳药,家中常备。
孩子连续生病,家长的精神折磨是最大的问题,两口子很容易关心则乱,意见分歧闹别扭,让孩子见了害怕哭泣。我的意见是,这个时候,稳定情绪很重要,双方意见要分主次,理性为主,以照顾、陪伴孩子时间较多的那方意见为主,以更了解儿童健康常识的那个为主。经过此次事件,我会跟爱人商量,确定双方在这种时刻的注意问题。情绪放一边,不要影响孩子,还有就是主次问题,不太了解的一方要做的是配合行动,七嘴八舌只能添乱,不能有效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