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看到几篇布局2025年的文章,主要是强调以每月看不同类型的书籍方式,来改变自己。
文章的内容是这样的:
一月份:人生规划
《把自己活明白》
《人生只有一件事》
等;
二月份:养成自律
《自控力》
《早起的奇迹》
等;
三月份:时间管理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番茄工作法》
等;
四月份:个人成长
《好好学习》
《终身成长》
等;
五月份:觉醒认知
《认知觉醒》
《认知重塑》
等;
……
通过把书进行归类,然后再在每个月份中集中进行某一类书籍的阅读,这种方式也挺好的,但是,经过我自己2024年的实践来看,多少有些不足。
不足一:把新人和老人混为一谈
一致的书单,容易把新人和老人混为一谈,有些书是新人看不懂的,硬推荐则不好。
不足二:死板容易让新人泄气
新人因为经验少,所以容易急躁。而每月的书籍类型划分,新人可能会觉得某一类的书籍,要到指定月份才能看,那么到时候黄花菜都凉了,所以,就容易泄气以至于到后面就放弃了。
我踩过坑,因此,我是这样来安排的。
这种安排的主要依据是“28法则”。
参考这类文章的书籍划分,从中挑选出这类书中易读的、经典的书籍,并按照一类书籍一本书的原则,把它们放在第一个月进行集中阅读。
在第一个月过去后,后续的阅读,再按照你个人情况,进行分类集中阅读或者参考第一个月的书籍方式进行阅读。
这种方式的好处,就是先让你在第一个月份了解到各个类型书籍的大体内容,让你有个应用这类书籍的大体方式,然后再在其它月份进行完善。
这就好像你先知道目标是什么以及该怎么完成,而不是完成这些事情才能实现目标。
这让我联想到古典老师的《跃迁》一书中,所提到的“教师之轮”,书中是这样写的:
“虽然老师同时都需要拥有“教师之轮”的5项技能,却有两种学习路径。一种是“快速循环型”:快速绕着整体5项能力跑一圈,先学最精华的,然后换一项继续练。另一种就是“深耕稳健型”:老老实实在一个领域先做到100分,然后再进入下一个领域。”
“最聪明的老师懂得“二八法则”——先投入20%的时间,把“专业知识”提升到80分,然后开始研究“课程设置”板块,同样不求百分之百,快速达到80分;下一步是研究怎样才能把它讲得更好的“呈现技巧”,怎样让自己显得更有魅力,最后调整一下自己的学习模式和状态。”
我的方法就是借鉴这种方式。
与其用100%的精力学习一个领域的100%,不如用80%的精力学习每个领域20%的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