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脾汤,这个是很多百姓和医师都熟悉的方剂,非常非常经典,经典到街边的每个药店,甚至在中医教材中对于很多内科病种的治疗,都少不了它的影子。
归脾汤的作用有很多,比如睡眠不好的人,服用此方后心血养足了,睡眠变得安稳;长期思虑,阳道不兴的人,服用此方后心肾相交,变得雄风重振;脾属阴,主下肢,血滞腿疼的人,服用此方后脾阴回流,变得健步如飞;情绪不好,面色萎黄的人,服用此方后肝脾得润,气血得养,故而变得神采奕奕,四脏气血神志魂魄归复,五劳七伤渐消,人的身体机能也会重新开始运作,真如婴儿一般。我们看归脾丸的说明书,效果很多,但还是没说到正点上,而临床中很多医师和院校老师与我一样,只把这个方剂当成普通的补脾汤,或是用以治疗心脾两虚的,这样就失去了归脾的意义。直到我看到王晋三所著的《绛雪园古方选注》才明白透彻,王晋三(相传是叶天士的老师),堪称解读归脾汤第一人,也是我个人比较推崇的,我们可以看看王老师是如何论述此方的。
《绛雪园古方选注》言:“归脾者,调四脏之神志魂魄,皆归向于脾也。……参、术、神、草四君子汤以健脾,佐以木香醒脾气,桂圆和脾血,先为调剂中州。复以黄芪走肺固魄,枣仁走心敛神,安固膈上二脏。当归入肝,芳以悦其魂,远志入肾,辛以通其志,通调膈下二脏。四脏安和,其神志魂魄自然归向于脾,而脾亦能受水谷之气。灌溉四旁,荣养气血矣。独是药性各走一脏,足经方杂用手经药者,以黄芪与当归、枣仁与远志有相须之理,且黄芪味入脾而气走肺,栆仁味入肝而色走心,故借用不悖。四君子汤用茯苓,改用茯神者,以苓为死气,而神得松之生气耳。”
本方首以四君子汤开场,犹如保卫人体的军队驻扎一般,四君就是四位主帅,药中四味君子,即我们熟知的人参、茯苓(茯神)、白术、甘草。四君坐中焦,立马给邪气以极大的震慑,不怒自威。其中人参对于脾肺气虚,或中阳困顿,或气不生血的人比较适合,如果右寸关濡弱不明显,可以换作党参。此外,方子中的茯苓也尽量换成茯神,因为在这里不是健脾利水,而是补脾养心,使精神得养,按照王晋三老师所讲:茯苓是死气,偏静;茯神是活气,偏动,开神智,安魂魄,养精神,对于脉少生机者,明显更为合适,这也是在叶天士医案当中,很多都采用茯神的原因之一。
另外,就是王晋三老师所说的,方中以黄芪走肺固魄,枣仁走心敛神,安上焦二脏;当归入肝悦其魂,远志入肾通其志,通下焦二脏。四脏安和,其神志魂魄自然归向于脾,而脾主要受水谷之气,灌溉四旁,来荣养归来四气,使其愈加平正淳和。并且里面的药物也有兼顾作用,比如黄芪不仅气走肺,而且其味也入脾扶土,与当归配伍,相须而生血;枣仁能够色走心而味入肝补肝,和远志相合,也能起到很好的交通心肾的作用。
景岳说用木香只是为郁结疼痛者设,如无痛郁等证,可以去除。其实我不这样认为,木香能醒脾气,我们可以理解为是把其余归来接受濡养的四脏,按照次序排队,一一给加满油再输送回去,起一个运输的作用。那生活中什么人思虑病最多呢?我认为肯定是脑力劳动者,想策划,想运营,想赚钱,想结婚,各种琐碎杂事……然后就是抑郁症或是癌症患者,每天忧心忡忡的,对身体损耗也极大。
归脾汤就妙在没有专用疏肝理气的药物,居然也能治疗情志病,实在令人称奇。此外,此方对于伤血病人也极为合拍,那什么人最伤血呢?我们知道久视伤血,长期玩手机和熬夜的人容易伤血,还有女子崩漏、月经淋漓不尽和各种原因出现贫血的人容易伤血;老人年高血少,血不养心,使用此方非常合适;平时忧愁思虑过多,消耗心血的,使用起来效果也很好。
我们可以看到在生活中伤血和思虑过度的人是很多的,这个方子,即使是一个初出茅庐的中医,执此方去北京、上海各大写字楼,老年社区、公寓执业,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做到疗效不俗,就是这么神奇。
那为什么人的脾脏能够有此殊荣,竟然充当人体“扫地僧”的角色,把其他四脏不可调和的矛盾全归于它呢?原来脾五行属土,相当于是大地母亲的地位。土者,万物所归,位于中央,人体的每个脏腑都需要借其中和之性才能协调,五脏本脉也需要借脾的和缓之气,才算平和有神,这是脾脏的伟大之处。人亦是如此,生时需要大地万物的营养滋润,死后精神寂然,身体入地,不也是在报答大地的恩情吗!
如果用一句话总结就是,归脾汤能让血液回流以滋养主血的内脏,又让神志魂魄回归,以解除各种七情内伤所引起的虚损,再加上健脾养血,上下相通,对于内伤病,确实是排名数一数二的良方(与其有类似功效,能够全面调节人体脏腑机能的还有天王补心丹,配方也同样十分完美),希望每位踏实做中医的读者都能有所借鉴。
临床中如诊得左寸、右关涩弱,即可应用,建议可以先以汤药开始,如果服用后感觉效果不错,可以用丸作缓图。归脾汤服用后,脾肺气足了精神自然好,不再乏力,消化能力也会提高;心肝血足了睡眠会好,视力提升,骨正筋柔,两手握拳有劲;肾气上通于心,阳事也会提高,每天不再畏惧懦弱。以上都是身体机能提升的自然表现,对应的是中医机理。但需要注意的是,归脾汤专为五劳七伤虚损而设,对于过寒过热体质及感受外邪者不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