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注新鲜感的词语
单元统整教学一定要关注单元中的阅读和写作,两个目标一定要理解
2、体会习作的乐趣
四上第一单元中的阅读和写作是属于强关联的,阅读之后是需要辅助写作的。
三上第一单元中的阅读和写作是属于弱关联,这样对老师的考验相对会高很多。
大单元整合设计思路:
一、理解目标
关注 ;发现 通过批注去发现
新鲜感;对比 和自己原来的对比(思维层)
积累;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活学活用
在习作中使用了自己的新鲜感的词语,成功完成了,才能实现自己的写作的乐趣。
单元统整的一个重要思路是在阅读和习作中进行结合。
二、创设情境
阅读品鲜小达人
设计子任务
第一篇《大青树下的小学》
任务一:孩子眼中的学校
第二篇《花的学校》
任务二:孩子心中的学校
第三篇《不懂就要问》
任务三:学校里的新鲜事
1、单篇推进
提问1:大单元教学一定不能一课课教,对吗?×
答:大单元统整是用统整的思路,依旧是单篇推进的形式。
提问2:大单元统整下,单篇样态比较强烈的情况,如何统整?
答:以单元的目标把向整个单元的教学,用目标来统整。
2、设计核心的学习活动
①辨识、分析、理解课文中新鲜感的词。
举例:P4页 课后习题第一题,“在文中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
②运用,在语境中使用
随文百字
举例:P4页课后习题第三题,“你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在学校里做些什么?选择一个场景说一说。”
3、评价三度
新鲜感
发现时的敏感度。
理解时的准确度。
运用时的熟练度。
三、单篇推进
第一篇《大青树下的小学》
一、整体感知
①这篇课文写了什么?
预设:写了学校什么样?D1 上课怎么样?下课怎么样?D3
②用上情景 这所学校和你平时的学校有什么不同?
预设:这是一所......的学校。
二、单篇中有统整 D1 D4 发现词句
①读文章
②找有新鲜感的词语
③分类 (是什么的名词、怎么样的形容词)进行分开品味。
名词(少数民族):第一步,看图、资料、交流表达;第二步,给句式(有.....有.....有......)进行表达;第三步,梳理(回顾)如何发现、理解、熟悉这些新鲜感的词语。
形容词:如“绚丽多彩”
样本:D4“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墙上摇晃......"
找出写了什么事物?写出了什么样的感觉?写了什么特点?
写了:铜钟、大青树、凤尾竹、墙上
特点:古老、粗壮、飘逸、洁白
感觉:宁静、优雅、古老(说明这个民族小学存在真的已经很久了)
这些组合可以形成一组完美的画面感!
三、单篇种的有统整 D2 D3上课 下课
写了什么:上课安静、下课热闹
怎么写成:材料组合
写得如何:很安静.......来了很多人.......还是很安静
梳理:先写特点+例子+再总结特点。
四、整体规划
第一篇《大青树下的小学》两课时
第二篇《花的学校》两课时
第三篇《不懂就要问》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课时
园地 两课时 (考点都在词)
习作 两课时
生字 1-2课时(缺学补教)
共计12课时。
三年级的生字教学:
生字量比较大
P8的泡泡提示,生字不清楚的时候,以读促学。
统整中注意事项:
练:该练就练到位,不含糊不通融。
教:该教就科学的教,目标把定、评价设计清楚、核心活动设计。五个有:有目标、有程序、有活动、有评价、有成果。
合与分:能合则合,该分就分,不需要拘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