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成〈中庸〉学习笔记332。2019-12-17》
今天是己亥年丙子月戊子日,冬月廿二,2019年12月17日星期二。
第二十章【"哀公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人道敏政,地道敏树。夫政者,蒲芦也。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
"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
"齐明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所以劝贤也;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劝亲亲也;官盛任使,所以劝大臣也;忠信重䘵,所以劝士也;时使薄敛,所以劝百姓也;日省月试,既稟称事,所以劝百工也;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人也;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迹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上一节讲到船山对"诚"的不同切入角度看待"生而知之"、"安而行之"、"学而知之"、"利而行之"和"困而知之、勉而行之",上述五条,切入的角度依次为诚明、至诚、明诚、诚之为贵和致曲,切入"诚"的这五个样式的具体内涵这里暂不展开,留待后文随文论述。
只说这番"诚之"的功夫本身就是"为德为学"。
"为德"是指为自身行为建立和奠定内在依据的意思。
平时我们说"德高望重"指的是一个人的行为得到深刻的理解,乃是因为平时和长期的行为方式已为其今天的表现获得了深厚的内在依据。
"德高望重现象"的合理性依据大约源于一对矛盾:短期大利益和长期厚利益。
一般来说,冲击现有结构的一方会许以大利,但风险大。
其实,凡是利益都有风险。
这里说"风险大"的意思主要是指兑现的环节,兑现依靠的是这个人讲不讲信用、兑现能力强不强等个人因素,这时候,"德高望重"就成为最可靠的依据。最终,长期厚利往往成为优选,原理如上。
若将上文适当展开,则我们说圣人是"立德、立功、立言",这三条反复推演,其味无穷。
船山说"诚之"的功夫本身就是"为德为学",直译过来是"从事德、从事学",具体而言指的是"积累‘德’"、"积累‘学’"的行为。这是重心。
至于起点如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禀赋差异",这种起点的性质纯属偶然性,不具有必然性,纠结于此意思不大,特别是停留在这个环节没啥意义,因为所有的比较都没有实质意义,无论优越感还是自卑感,都只是滞留,除了耽误上路以外没啥意义,因为"及其成功一也",所以,有意义的做法是把关注点直接瞄向"成功"、瞄向"一",然后去做,去年行动,去上路,去安行、利行、勉行。
这才是正道。
明天继续。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中庸〉》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张汝伦老师诸书》张汝伦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