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父母那一代人在教育孩子这点上是轻松的,说得更直接就是打孩子,基本是没有任何顾虑的,当然,事毕也一样地会心疼我们,但绝不会背心理包袱,而挨过若干次打的我们,仍然会心无旁骛地爱着他们,尊尊敬敬,一点儿也不记仇。在这点上,我无比得羡慕我的父母。
记得我们小时候,即便是偶尔在父母跟前使个性子,那眼睛也一定得偷偷留心着父母情绪的变化,看着火候差不多了就赶紧就坡下驴,不然那笤竹马上就得落到屁股上了。
那时,基本谁家孩子都多,大人打孩子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考不好成绩要挨打、出去玩弄湿了鞋子,要挨打,总之,挨打的理由每次都那么充分,所以,习惯了时不时挨一顿打的孩子们,对于挨打这事,本身也都并不觉得是个事儿。
我们姐俩幸运的是赶上了国家那严格的空前绝后的计划生育,所以,母亲在生完我们姐俩之后就做了绝育手术,孩子少,自然就会娇惯一些,因此,我们是不常挨打的,加之比较乖巧听话,当然,受到宠溺的我们,有时也会尝试,在父母跟前蹬鼻子上脸这样危险的事。
记得有一次因为一件什么事,父亲冤枉我了,我特别生气,当父亲有点歉意地准备跟我说话时,我抓紧这个机会没理他,站起身想出去,以示父亲的冤枉会让我有多生气,就在出门时,我人出去了,可一个脚后跟很不争气地没有收拾利索,还在屋里,于是,我带过来的门,就把我那可怜的脚后跟夹破了,那是一种持久的锐利的疼,可我还是倔强地忍住了眼泪一声未吭地到了小屋,最要紧的是,父亲应该是看到了我夹了脚后跟,可并没有出来看我,这让我有点后悔自己的举动,看来,还是听话一点比较安全,而那天的脚后跟是真疼啊!
后来的我们长大了,也已为人父母,不知从何时起,我和我身边的人,因为子女的教育问题开始了长久的焦虑。身处网络发达的时代,隔三差五得便可以看到,比如某个学校有学生跳楼了或是某个城市某个孩子离家出走而后遭遇不测了,等等这样一些让人揪心的新闻,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让我们的孩子内心如此脆弱,没有了一点抗压的能力,动辄寻死觅活。
我常常会问自己,究竟是我爱错了孩子?还是方式有问题?从我们的成长经历分析,究其原因还是我们过份地溺爱了我们的孩子,该是最主要的原因。自从有了孩子,似乎是受现代人观点的影响,都认为孩子还是不打为好。于是,多数时候都是说服教育,这样的弊病就是,孩子在犯了错之后没有受到相应的处罚,从而不觉得所犯的错会带来何种程度的严重后果。
于是,经常开始会在我们知情或不知情的时候屡屡犯错,而我们也已一贯的方式继续说服教育他们,以至于发展到将来认为一直如此,干嘛现在就不行了。由此而来的不接受,或者和我们对抗,易冲动、不懂感恩、不会自省,这样诸多的问题。
而打孩子看起来似乎不太人道,但其作为一种中国传统的教育手段,本身并没有什么好与坏的分别。并且大多时候,这种“野蛮”的方式,完全是出于善良的意图,也可以实现一些高尚的目的,比如,让孩子迅速学会远离危险,让孩子逐渐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任性倾向,让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得到提高等等。
所以,中国那句“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古训,并非全无道理。适当的敲打敲打孩子,对孩子的成长还是很有利的。
不管怎样,所有父母的心愿都是一样的,莫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样的期愿了,至少我们的孩子得是一个人格健全的有用的人,所以,在教育孩子这条路上,仍然是前路漫漫,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