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个瞬间,我感觉自己的情绪很别扭——那些不想宣之于口,又让我感觉很委屈的事情,像是堵塞的水龙头,我急切地想把管道里的淤泥清理掉,却不得其法,只能任凭自己被消极的情绪淹没,看着自己一点点崩溃,看着自己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一点点崩坏,除了控制不住涌出的泪水,没有任何应对方法……
我曾羡慕那些情绪稳定,可以游刃有余地处理工作和社交的人。不会因为别人的言行,而影响自己原本明朗的心情;也不会因为工作的压力,焦虑得像个鹌鹑。
你会不会也和我一样,有同样的感受?
实际上那些敏感细腻的情绪,也可以通过正确的处理方式将其消化。
我将为你拆解《早安,怪物》这本书,作者凯瑟琳·迪尔吉纳医生,讲述了她治疗师生涯中,最难忘的五位来访者:玛德琳,劳拉,彼得,丹尼,艾伦娜,他们英雄般的疗愈故事。你会看到他们,采取各种各样的应对措施,处理自己的情感创伤,也会在别人的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而吉尔迪纳医生所采取的治疗方式,或许对正在观看这段文字的你,也有同样治愈的效果。
以下是玛德琳的故事……
清晨, 少女准备去厨房里拿些早餐,碰到母亲夏洛特,她会听到母亲这样和自己打招呼:“早安,怪物!”
母亲夏洛特将自己称之为“怪物”,玛德琳早已习惯——她无时无刻不在向自己灌输:你就是一个怪物,而怪物不配拥有幸福!
长大之后的玛德琳,依旧活在“怪物”的阴影之下。
如今,玛德琳经营着自己的古董生意,她精明干练,有着非凡的生意头脑和独到的艺术眼光。可是玛德琳的生活并不幸福,她始终很焦虑,并且有严重的强迫行为——她害怕飞机失事,不但自己不敢旅行,也不允许在公司里工作的人去出差。就好像是,她认定飞机一定会失事一样。
这样的强迫性症状在过去一年中变本加厉,已经完全影响了她的工作,古董急需运出,她不允许员工乘坐飞机,因此生意会蒙受损失。她并不希望因为自己情绪崩溃,影响公司员工的生计,用迪尔吉纳医生的话说,她对自己的关心太少,对别人的责任感却过重。
迪尔吉纳医生试图捋清楚她的人生经历,从中找出玛德琳强迫性障碍以及焦虑症的原因。
玛德琳的父亲邓肯也是位精明的商人,他外出求学归来后,未婚妻凯伦已和其他人结婚,他感情失意下,认识了夏洛特并育有女儿玛德琳。
夏洛特并不是一位合格的母亲,她自私又刻薄,对待女儿的方式完全是一种精神虐待。她们去餐厅吃饭的时候,夏洛特会把食物咀嚼过后吐到亚麻餐巾布上,强迫玛德琳将这些偷偷带出餐厅扔掉。当七岁的玛德琳被餐厅的侍者抓到,被指责偷窃亚麻压花餐巾布,她只能选择为夏洛特打掩护,否则将会受到残酷的惩罚。而夏洛特则不假思索地指责玛德琳是个“小贼”,在学校也被抓到过。
此时,幼小的玛德琳感到无助,自卑,屈辱,觉得自己让父亲感到丢脸,却还要听着夏洛特向其他顾客抱怨,父亲把自己惯坏了。你瞧,罪魁祸首将一切罪责推给了玛德琳,将她置于偷窃被抓的境地,还要将自己伪装成受害者。
显然,夏洛特不喜欢玛德琳,而工作上精明能干的父亲,在家却惧怕妻子,当夏洛特对女儿做出种种精神虐待的行径,他却只能在情感上抛弃玛德琳。从小,玛德琳每天铺床,打扫房间,只要没做到完美无瑕,都会受到夏洛特的冷嘲热讽。因此,上学的时候,玛德琳将功课做到完美无缺,她以为老师对自己的要求会像夏洛特一样严苛。
玛德琳将这种苛刻的要求,当做“职业道德”,并在长大后一直严格要求自己的工作,由此催生出工作成瘾的强迫行为:不停地工作,停下来就会感到焦虑。她长时间无休止地工作,使她年纪轻轻已经患过四种不同的癌症。
玛德琳曾有一位可爱的朋友——一只叫做弗雷德的小狗,会在夏洛特抬手要揍她的时候,冲夏洛特吼叫,这是玛德琳童年里唯一受到的维护。然而,这唯一的朋友,在玛德琳当着邓肯的面,拆穿夏洛特与自己的男朋友出轨之后,夏洛特隔天就带着弗雷德去宠物医院进行安乐死——玛德琳唯一一次反抗夏洛特,夏洛特夺走了她唯一的朋友。自此之后,玛德琳对反抗这件事,感到恐惧,不愿再去尝试。
对玛德琳的童年生活有所了解之后,迪尔吉纳医生试图让玛德琳相信,每天清晨被称作“怪物”这件事很是残忍,而且错并不在她,她不应该活在“怪物”的暗影当中,看着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持续崩坏!
当下,最大的问题——玛德琳的飞行恐惧症。
“当事情进展顺利的时候,我就会害怕命运,或者害怕有人看穿我其实是个……怪物!”
玛德琳的父母在她十一二岁的时候,去俄罗斯旅行六个星期。夏洛特没有为她请保姆,只给她预留了去餐厅和打出租车的钱,可玛德琳由于过于害怕,始终不敢出门,硕大的房子里只有玛德琳一个人。晚上,大风吹断了电线,家里停电,防盗警报器响个不停,玛德琳吓坏了,以为有人要闯进家里杀了她。她始终不敢向任何人求助,因为害怕夏洛特知道她“哭着向别人诉苦”,还“挑拨离间”,会大发雷霆。
被抛弃的恐惧支配着玛德琳,她自己对待工作努力认真,却愿意花两倍的工资,还要忍受着员工的不作为与抱怨。
由此,迪尔吉纳医生希望通过每一次的咨询让玛德琳明白,她并不是“怪物”,她比任何人都值得拥有幸福!至于那些让她觉得自己是“怪物”的人,从夏洛特到她那些“难缠”的员工,再到她的前夫乔伊!这都是这些自私自利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强加在玛德琳身上的标签!
玛德琳将“不被母亲吸引”,当做找结婚对象的条件。
然而,乔伊在与玛德琳结婚后,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获得了邓肯的钱成功在加拿大开设特许经营店,跨越了阶级,挥金如土,却对玛德琳在婚姻中的需求视而不见:玛德琳喜欢去欧洲旅行,乔伊拒绝同行,也不关注玛德琳是否幸福。他认为玛德琳的诉求很烦人,无意满足她的任何需求。
在迪尔吉纳医生的引导之下,玛德琳才发现,乔伊居然和母亲夏洛特如此的相似!玛德琳想方设法地摆脱自己的母亲,却嫁给了和母亲一模一样的人!他们俩表面上看起来如此的不同,又彼此厌恶!实际上,乔伊和夏洛特一样自恋,而且懒惰,刻薄又狡诈,他们的彼此厌恶,不过是看穿对方的把戏,对同类人的厌恶!
后来,夏洛特出轨一位房地产商人,并同他一起离开了玛德琳父女。玛德琳依旧关心夏洛特,不管什么时候接到她的电话,都会尽量去陪伴她。
迪尔吉纳医生希望玛德琳直面自己的内心,为什么在自己有能力摆脱夏洛特的时候,依旧锲而不舍地善待夏洛特?
——玛德琳内心依旧渴望母亲的爱!她以为,只要自己做出让她回心转意的事情,夏洛特在下楼的时候,便不会再和她说,“早安,怪物!”。
吉尔迪纳医生为玛德琳讲述了多伦多动物园对大猩猩的研究:动物园里的雌性大猩猩,由于没有在野外群体中目睹过母婴间的亲密关系,她会把自己生出的婴儿,当做排泄出的异物杀死,或是在猩猩宝宝爬向自己时,将它赶走。
就像是动物园里的雌性猩猩一样,夏洛特没有从母亲那里获得关爱,她自小家道中落,母亲基本上都在给女儿拉皮条,希望她嫁给权威显贵,以此获得挥霍不完的钱财。她成功嫁给了邓肯,但是没有学会爱的能力。玛德琳的存在,无异于戳穿了她的伪装:夏洛特无法履行母亲的职责,因而她对女儿不加关爱,百般刻薄,都美其名曰,自己只是不曾“娇惯”她,不曾“溺爱”她!
这一事实,也在向玛德琳证实:
首先,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她有权按照母亲对她的付出,给予同等比例的回报。对乔伊和公司里“难缠的员工”也一样;其次,并不是她做到无可挑剔,才有资格获得母亲的爱。夏洛特没有爱人的能力,她做的再好也无法改变这一事实,因此,她可以不必再费尽心思去取悦母亲;最重要的是,母亲对她的刻薄与虐待,错不在她,她并非讨厌的“怪物”。
至此,玛德琳的治疗已完成大半。
最后,当玛德琳意识到,自己爱上了工作上忠实的伙伴安东,她终于能够认真审视自己对于被爱的渴望。被母亲称作“怪物”,被父亲拒之门外,被乔伊刻意忽略,玛德琳觉得自己并不值得被爱。她无法冒险在爱中继续遭受挫败,因此格外担心安东会在飞机上失事——她对飞机失事的强迫意念掩盖了她对被爱的渴望,也掩盖了她对被爱的恐惧……
如今,玛德琳向安东告白,并获得了安东的回应。她成功克服了飞机失事的强迫意念与焦虑症,生活与工作,都慢慢走上了正轨……
玛德琳也曾彷徨,无措,但是她足够勇敢。夏洛特在其不曾察觉的时候,逐步对她的心理施加影响,将她拽进“怪物”的阴影之中。然而玛德琳依旧能够有条不紊地成长,努力打拼自己的事业,并获得成功。
在你的心里,是不是也在不经意间,住进了一只“怪物”呢?
为什么当我们已成长为足够成熟的大人,依旧无法轻易战胜这只“怪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