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很羡慕,那些能把作品演奏得非常动听、将作品表现得淋漓尽致的演奏者。
其实,那些优秀的乐器演奏者,他们不仅具备扎实的演奏技术,同时也拥有善于思考与总结的能力,以及深厚的艺术与文化修养,甚至是丰富的生活阅历。
这一系列的事物综合在一起,最终通过对作品的诠释,展示给了听众。
所以,宛与洛今天想要为大家分享的是,我们学琴者,不能只闷头苦练自己的演奏技术,也要多聆听作品,多读书,多感受与发现生活中的各处细节。
接下来谈一谈,能使作品具有“张力”,具备表现力与层次感的三个方面。
一、首先需要具备扎实的演奏技术
这是“根基”,也是始终要持续练习下去的很重要的方面。
有部分学琴者认为,当自己的演奏水平到了较高阶段时,也就不需要再练习基本功、基础的演奏技术了。
这是一个误区。殊不知,那些华丽、轻松、富有“张力”的演奏技术,都是最枯燥、最单调的基础演奏技术之上的“产物”。
没有“根基”,如何“发芽”、“开花”与“结果”?
所以,基础的练习,“贯穿”了学琴者练琴之路的“始与终”,是每次练习中的“必修课”。
二、通过自身基础的不断提高,也就逐渐具备了深入聆听与演奏各种风格性作品的能力
学琴者“打牢”了“根基”,之后在聆听作品时,就能产生不同的体会,感悟到更深层次的内容。
例如,欣赏一首藏族民歌风格的作品,其中表现锅庄舞的乐句片段,我们不仅知道是运用了“打音”的技巧。同时也能明白,想要达到欢腾、热闹的舞蹈场面,需要在个别音符上,加入“重音”记号,通过不同层次感的表现,将音乐的“张力”体现出来。
因为有了较好的演奏技术,因此可以做到轻松“发挥”。
三、深厚的艺术、文化修养,丰富的生活阅历,都需要持续地“沉淀”
即大量聆听、练习与阅读相关书籍,以及在生活中多感受、多发现、多积累。
书籍《好好学习》中告诉我们:
“想要做到极致,不是说只学某个专业的知识就够了,也不是简单地这也学学,那也学学,而是要学习与解决某一类问题相关的所有核心能力”。
对于练琴这件事来说,我认为艺术与文化知识,思维类的知识,以及个人生活阅历,都是解决练琴进步这一“核心问题”的相关内容。
这些内容与乐器演奏技能,最终形成了“所有的核心能力”,即对于音乐的表现力。
而深厚的音乐表现力,则需要时间的沉淀,以及学琴者持续的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