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这个喜欢的城市有一段时间了,跟每个独自出发的年轻人一样,多多少少会遇到点波折。但却没有想到,会遇到爱偷窥的隔壁。
难得的休息日,晨起我仍旧窝在被子里看视频,大概十点多的样子,我有点疲惫的换个姿势,一侧耳机有点松动,在原本安静的房间里,我听到了喀喀喀的声音。
循着声音来源我扫视一周,竟然在窗玻璃上看到一个大大的镜子,正在透过缝隙逐渐向这侧移动。
有那么几秒钟,我大概是呆滞的。等我意识到这种行为实在无法用善意来揣测时,脑海里已经过了几种应急处理方案。
这个晚上喜欢戴着口罩听东方红,时不时站在我门口不动的室友,听起来真是有点危险呢。
最让人悲伤的是,也许我又要搬家了。
你永远都想象不到世事不堪的底线。
不管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在几十年的环境熏陶以及人格自塑过程中,随本体降生的那微小本质逐渐被压抑或摈弃,人们开始显露出他们独特不同于他人的一面。
人们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观和看待问题的角度,曾经亲密无间的朋友在远隔一年后就成了更像亲人的老朋友。
更像亲人,不好吗?更像亲人,意味着你们之间的关系逐渐从价值层面走向了生活层面。你们亲密寒暄倾诉,却再也不会激烈的争执某件事情的对错,你们关心彼此的衣食住行,却再也不能驳斥或完善彼此的人生规划。
你不再了解对方的生活轨迹和价值形成,有时候试图提意见,看在对方眼中却是幼稚不懂行情,他也许会笑着含混过去,也许会给你讲解或跟你争执,试图把你拉回到当年同一条轨道上。但你也有自己的路要走,怎么甘心白白承接别人的价值观。你没有体验过北漂,他就想让你认同北漂的辛酸,你是否愿意?小时候父母要你认同早恋影响学习,你是否愿意?接受过来人的价值观是否合理?
成长是个体逐渐独立,脱离原有家庭和社会关系的过程。对于独生子女来说,最接近的亲人莫过于父母。小时候你什么时候都会和父母分享,幼儿园老师奖励了大红花,小明抢了你的橡皮,今天班里转来一个美丽的小芳同学。你跟父母甚至无话不谈,但这并不意味着你跟父母是朋友,志同道合亲密无间。
因为那时候,你什么都不懂。你甚至还未形成是非观。父母同孩子的第一次争吵往往是源于是非,他们告诉你,你做错了,不去幼儿园是错的,闹着要玩具是错的,打人是错的,抢东西是错的。为什么是错的?原本你的世界广袤无垠,一片空茫和创造的透明色,突然就被规则填满,一条条钢筋砸了下来,把你的大世界隔绝成了一个小世界。
这是他们给你的世界,是他们价值观的克隆体。
而在你逐渐成长的过程中,你意识到了有些规则是不正确的,你伸手拔掉了一根根钢筋,你的世界开始变成另外一种样子。
你们开始爆发激烈的争吵。他们说,你到了青少年叛逆期。你们彼此不愿意接受价值观分道扬镳的现实,下意识想把对方拉回到最初的亲密轨道上来,通过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对方让其接受的方式。
“这件事情是这样的,你为什么不愿意理解我?”
“你为什么这么不懂事,不理解我们的苦心?”
没错,你们是没有办法相互理解的。
当你们的关系开始缓和,始于你们其中某一方或者是双方的醒悟。哦,我们想的真是不一样了,还是不要强求了。这时候你们开始从价值斗争转向了生活层面的相处。
再有电话,从来都是嘘寒问暖,和,什么时候结婚。
你看,你已经经历过人生最重大的一次分离。当你再遇到老朋友,对话变得温煦和缓也就没有那么让人难以接受。
<能够看到这里的都是真爱>
有些价值观在他人看起来甚至是不可思议极其恐怖的,比如ISIS的理念和行事方法,比如社会新闻上经常出现的耸动标题,父亲强奸亲生女儿致其怀孕等等。
很难想象,在世界的某些角落里,是否有人在承受着常人难以理解的痛苦,是否还有更阴暗的行为正在发生。
不亲临那一刻,人真的很难感同身受。
也有些行为让人终其一生无法苟同。
不知道隔壁现在在想什么。
我大概在想,要去哪里租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