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之驴》

古文:

唐 · 柳宗元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翻译:

黔地这个地方本来没有驴,有一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来一头驴进入这个地方。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处,就把它放置在山脚下。老虎看到它是个庞然大物,以为它是什么神物,就躲在树林里偷偷看它。渐渐小心的靠近它,惊恐疑惑,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

有一天,驴叫了一声,老虎十分害怕,逃得远远的,以为驴要咬自己,非常害怕。然而来来去去观察驴,觉得它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渐渐地习惯了驴的叫声,又接近它前前后后地走,始终不敢扑上去咬它。老虎渐渐地靠近驴,对它越来越不尊重,触碰靠着、冲撞、冒犯它。驴忍不住发怒了,用蹄子踢老虎。老虎于是高兴了。心想,它的本领只有这些罢了。于是,跳起来大吼,咬断它的喉咙,吃完它的肉,才离开。

唉!驴的形体庞大好像有品德,声音宏亮的像有本领。老虎虽然凶猛,但怀疑、畏惧、终究不敢吃它。现在像这样,可悲呀。

感悟:

从三个角度来看这个寓言故事。

从老虎角度看:它对不熟悉的对手,先是观察,后是试探,然后发起进攻惹怒对手,让其暴露全部技能。完全掌握了对方的情况,知道驴子的全部本事只有“叫”或“踢,”出其不意,咬断驴的喉咙,一招致命,吃完它的肉,大获而胜离去。

从驴的角度看:它虽然是庞然大物,看着好厉害,实际是外强中干,华而不实。它不应该过早暴露自己的实力,让对手抓住软肋,被老虎吃掉惨败收场。

从好事者角度看:这个好事者没有调查,引进的驴在当地有无用处,盲目的引进。影射为某些官僚主义者不顾实情,贸然引进,致使人才被荒废扼杀。

从老虎、驴、好事者这三个角度分析,老虎最机智,循序渐进,从小心翼的观察到果敢凶猛,最终大获全胜。在现实中,我们也应该如此,对不熟悉的人或事物,不要轻易把自己的底都亮出来,要向老虎学习,不向愚笨的驴学习。

逢人只说三句话,不可全抛一片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黔之驴》是柳宗元写的一篇寓言,我们初中时就学过,可以说是耳熟能详。但是学过不一定能懂,能懂不一定会用。今天借此机...
    资职通鉴阅读 3,775评论 0 1
  • 柳宗元《黔之驴》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原文】: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
    xcy无名阅读 4,489评论 0 0
  • 《黔之驴》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篇寓言小品。这篇文章表明能力与形貌并不成正比,外强者往往中干;假如缺乏对付对...
    舞英社阅读 4,014评论 0 0
  • 记得小时候遇到陌生的情境感到害怕时,大人会习惯性地鼓励我们说,“不要怕,勇敢些。”因此,恐惧被认为是一种负...
    云白风轻阅读 5,910评论 0 1
  • 黔之驴 【唐】柳宗元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
    奇点创客阅读 1,742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