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网络中级五期梁艳分享1412天。2021.04.10
听完督导,发现还是要趁热打铁、赶紧回顾写分享,否则按照遗忘曲线,已不足所云了。不同的案例,不同收获点:
1.关注做到的,详细探讨,挖掘资源和优势。如孩子在学校被同学欺辱,但在网上有朋友,他是和他们怎么相处的?他身上的那些优点吸引着他们?
2.重要他人的支持。从会谈中可以看到孩子想要妈妈的爱(接送)、信任(个支付密码)、肯定和赞美,多与妈妈探讨孩子的变化,并时反馈给孩子,同时观察孩子变化对家庭系统的影响,如妈妈感受到了什么?孩子的心情、犯错的次数等。
3.关于打架。打架表面上看孩子动粗,违反规定要被惩罚,实则背后是孩子的自我保护、早期不良印象造成的不公正待遇(同学、老师、家长眼里的坏孩子)、家庭互动模式的影响(妈妈当着咨询师的面打耳光)。可以与孩子探讨,当同学嘲笑、语言霸凌时,若不通过武力解决,还有没有更好的替代方式,既可以保护自己,又能不因打伤同学而受责罚?还可以和孩子探讨打架是为了什么?事后再回看打架与事情有什么不同?当同学再次故意激惹他时,用什么办法可以让自己冷静而不伸出拳头?有时候孩子只会通过打架、骂脏话来解决冲突,那是因为没有人教他要如何“文明、智慧”地处理,他从小从家庭系统中习得的就是“暴力”。
4.看似每此聊的话题(目标)不同,实际上都是有关联的,咨询师要善于观察、总结把它们串起来,看看数个话题背后的起作用的共同“点”,比如这个个案,不论是聊打架还是网络游戏,都是为了得到认可、关注和关爱。
5.当咨询要结束时,还可以与孩子探讨接下来如何保持现状,如何将在咨询室学到的知识、方法运用到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当感觉自己力量弱时,那些人、事、物可以提醒和帮助自己,使自己慢慢恢复?
6.关于家庭支持系统。此时咨询师可以以教练、顾问的角色,取得孩子重要他人的支持、合作。否则,仅靠咨询师的力量实在太弱,有时候孩子有很大的决心、信心,也开始在调整和想好的方向前进,然,重要他人的“随心所欲”一下子又将孩子打回原形,甚至更糟,而他们往往又将孩子变糟或没变化归于咨询效果。如这个个案,妈妈的不稳定和情绪起伏,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孩子不守时或不来咨询,背后可能与妈妈的言行有太多关系,如许老师所说,可能妈妈的反复,导致孩子针对妈妈而放弃咨询都是有极大可能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