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刚刚听到的故事,必须记下来,反正我觉得挺精彩,我是在一个湖边听到的,对,就是阳澄湖。
阳澄湖上只有 10800亩水面可用于养殖大闸蟹,每亩可出产 600 只,每年总计产出大闸蟹约 600 万只。 这 600 万乃正宗阳澄湖大闸蟹。
阳澄湖的蟹好,跟湖的特点有关系。阳澄湖那么大,但水深平均 1.8 米,这湖浅得如同一层水膜铺在大地上。湖水浅,便有两个好处,一个是水草茂盛,而那大闸蟹,就挂在水草上生长,比之其他湖的蟹趴在水底泥沙中就干净;二是水压小,于是蟹壳就酥脆,其他深湖水底压力大,蟹壳就硬。
当然,比之挖掘的养殖塘,阳澄湖是活水,更是优势。 水塘养殖的,则要打大量的抗生素。
我对吃蟹没兴趣,没二两肉,啃起来太费劲了。虽说挺鲜不错,但比起虾爬子、海胆也强不到太多。还是我的味蕾不细,糙人没福。
但既然到了湖边,又是号称蟹王的老板招待,主人盛情之下,只好勉为其难,扎手扎嘴啃了两只。一边听老板讲故事。
老板面色黑,看上去精明能干,身材不高,匀称健壮。我对老板甚是仰慕,看上去他是那种混迹江湖人情世事都熟透,在环境允许的时候,又能给人一片诚恳,所谓不失赤子之心。
老板声音沙哑,是常年抽烟和镇日发号施令的结果,他用沙哑的声音讲故事,讲起来偶有激动,但控制得很好。
湖面是分给村民们的,只有原住民才有,和农村分耕地一样。有些村民经营不善,亏了,也会丢了湖面。 和耕地不同的是,湖面要交租金,5亩水面年租金 8 万。我心算了下,大约占总收入的 22%。 算法是,5亩产蟹 3000 只,每只 120 元,共计收入 36 万。
租金是交与当地政府的一个企业,类似合作社,村民们在合作社中也有股份。
多年来,政府对环保越来越重视,便收缩养殖水面,村民们都要往外退让,养殖水面越来越少,大闸蟹产量也越来越少。
算一算,10800 亩,也就 6 - 8 亿的总产值。
当地也想扩大收入,但为了环保只能收缩水面,于是,挖塘的办法最好,一个塘 200 亩,多挖就可以扩大产量。但如前所述,塘蟹质量绝赶不上湖蟹。虽然也挂着阳澄湖大闸蟹的品牌,但质量差异还是有的。
大闸蟹协会便区分对待,湖蟹那600万只,用红色的防伪标签,而塘蟹则用绿色的防伪标签。
那标签上拴着一个塑料拉环锁,扣死在蟹腿上,锁扣是一次性的,拆开就不可再用。蟹吃掉了,那锁扣也没法套到别的蟹腿上,这就算是防伪了。
一个防伪标签3毛5,大闸蟹协会按照每亩水面 600 个往下发。申请防伪标签,要用养殖证,那养殖证类似土地租用产权证,是村民们的财富来源。
当然,防伪标签有漏洞,有些蟹卖给熟人,有信任,就不用套标签了,那标签就省下来,可以用在塘蟹、洗澡蟹上。
还有出口蟹,也无需标签。这个原因就很深了。国家的出口检疫质检部门,对于出口水产品的检测非常严格,根据抗生素等指标,可准确区分出湖蟹、塘蟹、洗澡蟹来。而海外的那些大客户,比如说大酒楼、贸易商,还要委托国内的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再做一次检验。
对外销蟹的检测,非常严格,而内销蟹,检测就不那么可靠,所以只能用标签啦。
“我愿意做外销,检测严”, 老板说:“检测机构拿到蟹,用机器打成泥,测的细。香港澳门新加坡不要标签,他们相信检测报告。”
说到底,还是国内的检测可以做手脚,才只能用标签,一蟹一码的。
老板的湖面很大,对自己的蟹很自信,也很自豪。
“什么电商找我,我都不理的。还有广告商要我50箱蟹换机场大屏幕,我说5只蟹我都不换” 老板每年的蟹供不应求,从来不做广告。
外销 40%,内销老客户40%,一些渠道20%。不够分的。
“那您不想扩大产量?” 我问。扩大湖面是没希望的,我指的是养殖塘蟹,但这个塘蟹又是老板瞧不上的。
“有可能” 老板是个实诚人,并不坚守湖蟹:“将来可能考虑扩大做一点塘蟹。”
对此,我是赞同的。毕竟大家都想吃到蟹,便宜点的塘蟹,有何不可? 普通群众的需求,也是需求,更需要满足啊。
“有没有过大资本来抢湖面?” 我想到了个问题:“不是村民,但有背景的来抢?”
“没有,不会有的”老板回答很坚定。
我想了一下,觉得自己的问题是不存在的,毕竟只是个 6-8亿的产值。虽然这足以让很多村民都富足,甚至成为富豪,但毕竟只是 6-8 亿,还不值得。
阳澄湖大闸蟹天下闻名,但正宗湖蟹总产值实在太小,稀缺,但生意上只是个小玩意儿。
终于我啃完了那两只蟹,喝了两杯黄酒。老板又引进茶室里喝茶,窗外咫尺之外便是湖面,波光粼粼,一阵秋风吹过,湖边树的叶子哗啦啦响个不停。下午的阳光还有热力,照在房间里暖洋洋的。想到自己马上还要奔波,而老板坐在茶室里,茶室就在湖边,一众蟹们潜伏在水底,都是他的,不由心生羡慕。老板一生都在湖边,每一季秋天都有一季蟹,豪富无忧优游度日,想到这里,更加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