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桐说茶经】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

茶经曰: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

这句话是茶经第一章中非常有名的句子,包括当今很多的茶从业者都会时不时引用,但这段话并不是很好理解,如果用现在人的固有认知去思考,反而会觉得有所矛盾,让我们来解析一下。

解析:这一句讲的是茶叶的种植环境,什么样的土壤适合种植茶叶。上述的三种土壤,和我们一般情况下直译理解都不太一样;以烂石为例,它指山石经长期风化形成的山间土壤,这种土壤有两个优点,第一点:它的排水性优秀;茶叶在生长期既喜欢水分滋养,同样也害怕水分一直排不出去导致烂根。第二点:这类的风化土壤一般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和腐殖质,是茶叶生长不可或缺的优质养分。其实砾壤也并不是我们所说的沙土,当然黄土更不是指黄土高原的那个黄土,这就是为什么说直译理解会产生歧义。

这一句话看着抽象,实际上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去理解。相信爱茶之人都知道武夷岩茶的正岩、半岩、洲茶和外山吧,就让我们以它们之间土壤的区别来说明。

正岩产区:武夷景区茶园土壤绝大部分为火山砾岩和页岩组成,土壤下部为石英岩,中部为砾岩、红砂岩、页岩、凝灰岩及火山砾岩,五者相间成层,层次十分清晰。这个就相当于茶经里所说的烂石。

半岩产区:九曲溪下游穿过武夷单斜山内部,将景区分为溪南和溪北(占三分之二)两个地区,地壳运动后的火山岩风化成了肥沃的土地,茶园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有机质含量高。正如史料记载的“溪北地厚溪南次”,所以九曲溪以北是正岩产区,以南是半岩产区,与正岩类似的土壤中夹杂着半风化母岩及石砾,这样的土壤,就相当于我们所说的砾壤,这种土质也不算差。(毕竟半岩的武夷岩茶也不便宜)

洲茶和外山:洲茶大多为武夷山三条溪流靠武夷岩两岸的冲积土,这类的土壤也有一定的营养物质,但对比真正的半岩和正岩山场气息还是有一定差距。像外山大多为红壤土、黄壤土,这类的土地大多没有那么疏松,排水性较差,营养物质相对而言也不足。介于二者之间用来代表黄土我认为是合适的。

如果这样理解还有困难,我们不妨可以再举一个这样的例子,武夷山核心产区的土壤好比“上者生烂石”,一般的低山茶产区的土壤好比“中者生砾壤”,平原茶区就可以用“黄土”来表示了。要说生长于这三种土壤茶叶的区别,个人认为最鲜明的特点应该是山场气息,内含物质丰富和贫瘠的地方,生长出来的茶还是有区别的,这也是我倡导的“一款茶好看固然重要,但健康和好喝更重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 所谓的山场,主要表现在土壤和微域小气候两个方面,事实上任何一种茶都受山场的影响,只是相比之下没有武夷岩茶那么大...
    福茶之心阅读 5,792评论 0 2
  • 摘自 「阿雷固茶私塾」第七讲 中国十大名茶系列——武夷岩茶 来自专栏「阿雷固茶私塾」 武夷岩茶 一、历史 1.武夷...
    晨峰_02c6阅读 4,189评论 0 0
  • 青茶,也叫乌龙茶,在中国,乌龙茶,是经过杀青、萎凋、摇青、半发酵、烘焙等工序后制出的品质优异的茶类。绿叶红边,既有...
    张允馨阅读 4,781评论 0 0
  • 第二节 产茶环境 武夷岩茶质之优异,虽因茶树品种之优良与经营方法之合理化有以致之,但得天独厚之处仍属不少,举凡地势...
  • 大概是因为武夷岩茶种类繁多,不同品种、不同口味早已经令人头晕眼花,更别说还有香型、山场、等级、适口度、回甘等等各项...
    夷宝斋茗茶阅读 7,32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