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幕后产品
作者: 王诗沐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副标题: 打造突破式产品思维
我应该也算是网易云比较早的一批忠实粉丝了,大二的时候开始喜欢听一些无病呻吟的民谣和疯癫的摇滚,离开livehouse回到学校躺在宿舍的时候,经常是在深夜打开那个红色的app,能看着那个写实风格的黑胶唱片转到一两点,配合着15块廉价耳机发出的电流声,思考诸如为什么偶尔路过的潘西不说你好再见之类的问题。
其实那个时候用网易云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其他的应用没有这些相对小众的歌曲,国内创作者曲库最全的基本就是网易云了,虾米的用户太少太高端,我这样的中二青年们以用网易云为一个品味的标签,区别于爹妈在电脑用的天天静听或者是用QQ音乐听QQ爱的沙雕。
大概是我用网易云的同一时间,网易云音乐推出了最为重磅和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每日推荐。虽然现在我基本已经放弃了这个功能,因为一来音乐品味已经探索后基本形成,二来觉得太生硬。今天心血来潮又听了一遍CB的庐山,明天就得给我来个长河。俨然没有了惊喜感。但在那个处于音乐探索阶段的处男大学生,我是深深的被网易折服,怎么能这么懂我,这个新推荐的太对胃口了!
在这个阶段网易云音乐的用户暴增,想在朋友圈装逼?分享一首图标为歌名的纯音乐,且一定是网易云音乐,在十一点半寝室将将要熄灯睡觉的时候,一定会有一个文艺女青年因为看到了你的分享,在评论区和你相互评论十几条,最后觉得不过瘾,两人打开了微信的聊天窗口。就像豆瓣之于80后,网易云更像是90或的一个话题匣子。
大概是刚毕业的时候,因为领导的关系,搞了几张免费的百威电音节门票,那是百威的第一届电音节,本来准备找人送掉或者几十块卖了得了,但在我强烈的建议下,组成了一个四人风暴分队,拉着年过30的大哥大姐在电音现场蹦跶泼水。事后大家都玩儿的很开心,也体验到了电音的魅力。那个时候fade还没有烂大街,是广大电音爱好者的交友神曲,你现在再问电音迷你听没听过fade?大概会听到你全家都听fade的回答。
后来回到长沙,连续几年依旧没有抢到逼哥跨年演唱会的我,毫不犹豫的为网易云贡献了我的第一笔收入,买了在线直播的门票,伴着逼哥沙哑的嗓音跨了个年。因为在工作中喜欢听歌的习惯,我不断的挖掘着适合自己的歌单,也建了一个专门画原型的歌单,以纯音乐为主,甚至还有了几十个用户收藏,当年大学里活泼的我如今在这朝九晚五的生活里,也只能通过这样的方式感受到一丝遥远的共鸣。
为什么我要在开篇扯这么多我的破事?
因为在我读完《幕后产品》这本书后,我与网易云的经历和书中王诗沐对网易云娓娓道来的发展历程与背后思考串起来了,并且呼应上了。这本书,无论你是一个网易云音乐的深度用户,还是一个初出茅庐的产品经理,亦或是互联网从业者,都可以吸收很多的养分。
看这本书,就跟个老前辈在跟你讲他家的一个宝贝儿儿子怎么成长的,为什么要做这个功能不做那个,为什么一直要主打UGC歌单不做专辑的收藏,如何分析用户在不同听歌场景的需求并执行,怎样敏感的抓住电音的发展与音乐人合作,基于什么拓展出各样的新功能。我们现在总说原生家庭这个概念,一个互联网产品也是如此,产品经理就像产品的家长,在幕后影响着这个产品的健康成长。可能是戴着对王诗沐的粉丝滤镜,我在字里行间总能感受到作者的儒雅从容和理智。
同时又像遇到一个大师,大师拿出一本自己的武林秘籍给你的感觉。这本武林秘籍,有道,也有具体一些的术,你可以用这本书快速的成长,也可以看到这位大师他的打怪经验和总结思考。说实话我工作近些年已经没有怎么看就是写产品经理的书了。一来是懒了,二来确实也觉得没有能让我很有欲望去看的产品书。刚毕业那会疯狂的吸取养分,以看国外的书为主,再加上国内火花集和各大厂出的产品或用户体验书籍,每一个都如获至宝,但最近一年偶尔一看都是些乱七八糟的标题党,没啥意思。所以当得知师母出书了(其实刚整了俞军新书,还没来得及细看)以后我是很兴奋的,趁着疫情在家,就把这本书一口气看完了。
总之学到很多,解开了我个人对网易云音乐的一些困惑,也让我的思路有一个提升,希望能够用到以后的产品工作中,不断的修炼自己。
至于如何通过书修炼自己,此书豆瓣的书评里有一篇《网易云音乐前副总裁教你如何做产品》,已经讲的很全面了,通过这个来复习一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我也就不多赘述了。
此书取名《幕后产品》,个人觉得可能产品经理的角色更像是个幕后的人,页面好看是设计的功劳、网站不蹦是技术的努力,产品经理好像没有那么突出,但是却又实实在在的影响着产品的进程和走向。
所以,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