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七天写一篇,坚持写七年的七年之约第十二篇
最近超级忙,以至于到了20日提醒我了,我才开始来想,这一周写什么。这两周真的太忙了,上一周也是一篇旧文,我也想一想以后这种情况不会少,我该怎么应对才好。
本文就写一写我在忙什么,也顺便梳理一下自己混乱的思绪。
1
我的老板是一个90后,未毕业就开始创业的酷女孩。她老爸从商几十年,目前正在给女儿当顾问。上两周,公司被老板的母校当做创业大赛的优质项目去参赛。
作为投资不少,还未“出头”的电商平台,如此,机会甚好。便二话没说,全力以赴。
上一个周日是第一次汇演的时间。此前,3月9日我们才收到消息,11号才开始团队小伙伴见上面,也就是说,给我们的准备的时间不到一周。而参加大赛要做的三个文本:商业计划PPT、演讲稿、项目计划书,我们公司的各种“高层”的经验还远不如指导老师给我们指派的三个工商管理学院的学生。而我被当成了项目的负责人。
好在,顾问是做工程出身的,立即就把做工程项目书的那一套看家本领拿出来,连夜通宵,拿出来一个超过4页的目录,多达六级。即,最小的节点是:1.1.1.1.1.1。而顾问要在15日出差去韩国,一时半会回不来,所以他要求我们按照这个时间点作为Deadline。
这个目录把全公司几乎全部的高层卷进来了,也拉上了大半普通员工,大家都费尽千幸万苦,合力写出了一本300多页的A4的书。很多同事平时很少写文案,能按时交上任务,真是拼了。当然,质量也可想而知。
我作为组长,任务是写商业计划书PPT和演讲稿和沟通协调,以及安排三个学生协助。在任务的传达上,我太低估了传达的难度了。第二天结束以后,甚至还有人不知道自己是什么任务。其次,对任务的理解更是千差万别。我最后一个一个对大家说,咱就把这个事情当做盖房子,目录出来了,相当于水泥建筑的框架出来了,现在我们要做的是往这些框架里塞砖头,最后我们还会再做一次抹灰。
而我自己的任务,我刚开始以为我挺捡便宜的,毕竟,年前为了跟一个创投节目谈合作,我自己写了一次商业计划书PPT,而演讲稿,好歹也就是一篇文章的事儿。事实却是,呃,灾难!
关于商业计划书和演讲,我和老板,以及顾问,我们的理解很大的不同。即便是指导老师提前给了目录和大纲,大家的理解还是极其不同。包括我自己,开始的理解,和实际做出来的东西也是不同的。在公司内部,作为下属是没有立场的,立即放弃抵抗。在这里,其实对我个人来说:我放弃的是个人的成长,很可惜。
这也给后面的许多工作带来了麻烦,因为,从此,我就必须把自己的大脑交出去,努力去理解别人的思想。
2
由于时间关系,大家都没有对塞进去的到底是些什么砖头太过纠结,就开始抹灰。连抹灰,也极其潦草和基础的。最后,只要求做到按照论文格式对齐,且自动生成目录即可。
可是,就这一步,除了去年刚刚写完论文的老板,居然也无一人会做。老板做了模板出来,做了一部分了,再交给我来照着继续做下去,我也频频出错。我像一个刚入职场的菜鸟一样傻逼兮兮的。
由于时间短,任务重,压力大吧,大家都脾气很大,当然,唯有老板和顾问有权利发脾气。当然,最后托底的也是老板。有时老板也挺难当的。
3
周六,我们算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出了第一版“作品”出来,是骡子是马,先拉出来溜溜。我们周六临时被溜了一次,周日,又被溜了一次。
第一次,无论好不好,其实是最真实的状态。但,台下七八位商学院的教授们,把我们怼得体无完肤。之后,指导老师又给了许多意见,说,回去好好改改。明天再来。
到这里,公司内部的大脑也开始全部交出去了,努力去理解评委们的意见。周日白天没被要求去加班,老板说,只做了“微调”,她自己做的。
到了晚上,提前在教室里演练几遍,上场几乎完美地按照老板“所理解”的评委的意思重新再来了一遍。但,这一遍之后,被怼得更厉害了,甚至有不少老师直言:还没有昨晚讲得好。
这一次,指导老师以及为了我们好的评委老师们,又给了许多意见。
4
在韩国,顾问本已经忙成陀螺,仍不忘随时关注国内,让我们拍视频,记录评委们的意见,最后,还不忘安排国内的老板和其他同事按照评委的意见修改,甚至,又通宵忙碌,写修改意见,打电话指导修改,跟老板沟通,甚至跟指导老师沟通,这里面也有许多他自己的“私货”。
这里一关一关的闯过来,我就感觉,每一次的困难,除了技能技巧,都是思维的碰撞和比拼。公司内部的其实很快偃旗息鼓,因为有一方明显是弱势方。接着是公司与评委们的比拼,再然后是公司的最大的Boss和最核心的评委之间的比拼。
在这种拔尖弩张的时候,我不怕死地给顾问意见:我们参赛的目的是拿下比赛,竞争对手是本校、全省、全国的大学生创业项目,指导老师多年经验,我们就听他的。平时,咱们作为一个商业项目,要面对的是全国的竞争对手,那就听您的。但,这番话也没什么用。
明天早上,我和老板要再次去面见指导老师,我感觉,我和老板都已经是缴械的傀儡,现在谁强势谁话事了。
5
在这里,我又像一个旁观者一样,发现,这里边许多事情,其实都是逻辑的事情。逻辑是一层一层的,若是逻辑混乱的人,容易把一层又一层的逻辑混在一起,弄得其他人无所适从。
比如,大部分公司的部门是按照职能划分的,我们公司却有2个部门是设计和文案部,这其实就是一个层面与另一个层面交叉了。这样,有关图片的工作就会被丢到设计部,有关文字的工作就会被丢到文案部。而其实,每个部门都必须面对文字,大部分部门都必须面对图片。
又比如,商业计划书的逻辑,应该是一个投资者考量一个项目值得不值得投资的问题,资深的投资人,一算就知道值得不值得投资。这里,财务会被认为是最底层的核心衡量标准。
但,创业大赛的逻辑却是:扬长避短,或者,拿我的长处打你的短处。比过对手,就算赢了。所谓的“长”,在各种纬度、各种逻辑层面里的“长”,其实不是一样“长”的,但是,扬长避短则不论,一律拿出来。而评委,其实也无法心算出来,这么多“长”,比重分别是多少,到底是有多“长”。很多评委,就会有很多关注点,即核心衡量标准会很多。所以,意见也很多很乱,弄得大家都很乱,无所适从。
我觉得,这也是为什么,许多赢得了比赛的项目,其实赢不了投资人的投资。
6
在这里,我又要感谢一下蚂蚁私塾,自从上了蚂蚁私塾,其实每工作日只花不到10分钟,大部分书籍也没有读懂读透,更没有把原书拿来研读。但,我感觉我的思维要比以前清晰了许多。有时,同事们之间争论不休,我能看清楚是怎么回事,什么才是重点。当然,别人不一定听我的。有时,同事们之间私下玩笑,我感觉我怼人的功力都有所增加了呢!
当然,我也不得不承认,关于逻辑,其实我现在只是学了点皮毛,所以,思维有时清晰,有时混乱。面对创业大赛这种人多,关系多,纬度多的复杂情况,我的思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