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步骤将碎片化阅读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
通过下面6个步骤,把碎片化阅读高效的转化为知识体系。这是成为一个知识管理高手的必经之路,也是成为很牛的知识工作者的必经之路。总之,是成为牛人的必经之路。
1. 构架你的思维架构
‘如果没有思维架构,所有的碎片化学习都将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现在知识信息泛滥,最缺乏的是建筑草图。如果有了草图,你不但可以盖房子,而且可以盖各种各样的房子。(为什么要有思维框架)
知识本身是工具,以工具为例。形成知识体系,相当于自己制工具
所以,知识体系的核心是图像,是结构。
而知识体系是由一系列有结构的,相互关联的小知识组成的,这些小知识包含了概念,观点和事实等。思维框架就是衣架,你可以在上面悬挂任何的东西(思维框架是什么)
有知识体系的人,比如牛顿,牛顿的知识体系来自于几何学,应用在了自然界的运动上面。
再如钢铁侠马斯克,原因就是他的知识结构是高度体系化的,善于从第一性原理来思考问题。(第一性原理本身就是知识体系重要的表现形式)
马斯克:“我确实认为,有很好的思维框架,那就是物理学。那是一种基于第一性原理的思考方式。我通常这样做,把事情一直拆解到他们最基本的事实,并且从那里开始推理,而不是简单运用类比。物理学本质上是一种发现新事物的方法,即便作出的发现是反直觉的,就像量子力学。”
亚里士多德是这样描述第一原理:“在每一系统的探索中,存在第一原理,是一个最基本的命题或假设,不能被省略或删除,也不能被违反。”
马斯克:“我想,大多数人都能学到比他们想象的更多的东西。他们太容易放弃了,而没有尝试。一点建议:重要的是,把知识视为一种语义树。确保你理解最基本的原理,在你进入任何枝叶之前,确保你把握了树木的主干和枝干,否则,这些细枝末节将没有悬挂之处。”
比如,巴菲特,他的知识也是成体系的。复利法则。所以要赚钱,首先不要亏,其次,尽可能增长,第三,可持续的增长。例如,他说,每天读500页的书,你就知道复利法则的威力了。
再比如,芒格,芒格说现在社会非常复杂,我们如果想用很简单的思维来应对复杂的现象,那根本是不行的。所以,如果我们能成功地应对现实的复杂世界,我们脑袋里面必须有大量的模型,这大量的模型就是思维框架。要有多少个模型呢?芒格说,100多个吧。
在说,马云。他讲到,今天很艰苦,明天更痛苦,后天很美好。时间的思维框架。其实,一部好的小说,就是一个思维框架。这个思维框架可以对现实中的各种事件,人物进行对应,解读。
知识体系本质上是人的思维框架。
把碎片阅读形成知识体系的关键一步就是,首先的有知识框架,思维框架。如果没有,那你必须专门去构建。就像上面这些人那样去构建,这个过程需要专注,需要投入。其次,你必须要有足够多的思维框架。就像芒格所说,你要成为很牛很牛的人,你得需要100多个模型。而且万能的思维框架是很少的。所以,你的思维框架不但要多,而且要多种多样。
2. 熟练到改变了大脑,你才不会遗忘
任何一个知识,没有及时的去复习,没有经过记忆的这个流程的话,那肯定会忘掉的。
要知道,我们人性的弱点就是懒于复习。
所以我们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对付遗忘这件事情始终是放在首位的,对付遗忘的方法,只有三种方法。第一,不断的复习。第二,尽快的运用;第三,用各种可能的方式增强对他们的理解,把新学的知识融入到已有的知识中。
3. 收藏,做笔记
第一步,收藏。
第二步,做笔记。
毛泽东,不动笔墨不读书。这些高手们,没有一个不记笔记,甚至记日记。原因非常简单,学到新的知识之后,尽快复习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复习方式。
而做笔记,构建了新知识和原有知识之间的链接,这个过程恰恰符合知识扩展的神经科学本质。
4. 立即分享
跟谁分享?只要是能分享的对象都要及时的分享。
及时分享。遗忘太快。
为什么分享很重要?从原理上面来看,分享就等于再次激活知识。哪怕是一个概念,或者是一个故事,都值得分享。
等于说一遍,复习了三遍。
其次,《道德经》“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已与人愈多。”z这句话尤其适用于知识。知识是越分享越多的。
分享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最高效的学习方法就是把一个东西教给别人。
为了把一件事表达好,需要做何等程度的思考。
分享给其他人或教给其他人的这种学习方式,是学习效率最高的方式。
5. 把笔记变成作品(零存整取)
作图,或写文章是把知识系统化的一个关键步骤,在这个过程你必须对知识进行设计,对概念,观点和事例的 联系 进行设计,然后清晰流畅的展现出来。
比如,大家都知道跑步锻炼这件事很重要,说明跑步锻炼比我们想象的还要重要。这些就值得写篇小文章。
再举个例子,比如复利法则。
每天零零散散把关注的文章保存下来,把各种想法写下来,做笔记,积累多了以后,连起来后变成一篇文章,这就是零存整取。
要记住,零散的砖头,对你来说没有多大用处,只有当它们变成房子的时候才发挥了最大价值。
6. 运用杠铃策略
把碎片化阅读变成知识体系是最优策略就是杠铃结构。
《反脆弱:如何从不确定性中获益》
第一,必须保障自己的正常生存;第二,必须留下足够的随机性以便把握机遇。
阅读本质上是风险投资,最优策略就是杠铃策略。
阅读内容的杠铃策略:
80%围绕你的专长,兴趣,使得你的专长兴趣更突出。20%是与你关注的东西毫不相干。
阅读时间的杠铃策略
在学习的时间上,70%的时间进行知识加工,整理思维框架,做笔记,整理笔记,画图或者写作,讨论,分享,等等。这些工作很花时间,但是为了形成知识体系,这些事情不得不做,做到一定程度,你会有豁然开朗,一通百通的感觉。吸收知识的速度会大大加快。
30%的时间用来进行碎片化的阅读和收集。这30%的时间,最重要的事情是猎奇!可能某一个你以前不知道的事实或者概念,或者一个人物的故事,大大震撼到你,颠覆了你的认识。你也可能看到了很多垃圾文章,垃圾知识。没关系,这就是你开拓视野,产生颠覆性知识,必须付出的代价。在学习和成长这件事情上,这个代价不算大。
另外一种模式,那就主题阅读的模式。比如每天看文章,文章多了之后,把这些文章跟自己的关注点联系起来。要在自己已有的专长上在突破,或者发现一个重要知识盲点,那就要用主题阅读突击一下。把它们收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之中。
你唯一知道的事情,就是你反复琢磨的事情。
针对问题提到的读完之后形不成知识体系。根本原因是思维框架。
要记得,叔本华说,你唯一知道的事情,就是你反复琢磨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