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三月份决定加入睡睡睡老师一手创办的商学院,我就想给眼疾手快、决策英明和行动派的自己点个赞,这真的是我2019年做过的最正确的决定了,我加入睡大商学院的初心是:这样的学习睡大的商业思维,打通万物相通的底层逻辑的思维模式的任督二脉,活成一个明白人。
没成想,进了商学院后,接二连三的惊喜扑面而来,首先是商学院的教学方式就是有别于其它的课程,这是一个自我介绍可以改来改去,从1.0到3.0甚至到5.0直至10.0版本的严肃认真学院,你以为你进来了,就可以顺利毕业了,不是的,你必须得通过官官们和睡睡睡老师雪亮的评选你的表现,决定你是pass还是fail,反正我的自我介绍和自我定位就写了三版才勉强过关,围观中,发现有位同学说迭代了自己的自我定位十几个版本才算满意,我只能说这就是睡睡睡老师潜移默化教给我们的一个不断复盘、迭代自己自我认知的一个思维习惯。
随着自己的不断学习、思考、复盘,结合老师的指导,我们随时随地都在升级迭代,我们只有不断升级自身的操作系统,才能跟得上这个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你不自己迭代升级,你就会被整个时代裹挟淘汰,就问你要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还是当个扯线木偶?抑或随波逐流,亦步亦趋?对自己多点灵魂拷问吧,实在下不了手,就来睡睡商学院,让睡睡睡老师下手吧。
惊喜陆续有来,当我们被通知自我介绍和定位终于pass,可以进入下一环节了,我们就来到了我一见钟情的案例分析环节。
这个商学院的课程是否是按照哈佛商学院的教学模式去操作的?我不得而知,反正我们就是跟着睡睡睡老师给的新鲜出炉的案例分析起来了,我们各种毫不留情地解剖睡大、七雪和sunrise三位老师刚刚孵化的“孩子”,简直就是一把手术刀,从头到脚划开,每个关节都不放过。
不得不承认,我们解剖起别人家孩子来真的是不遗余力地快、狠、准呐,那个舒爽应该不亚于哈佛商学院狠虐学生的博导们吧?!
下面让我共同进入重头戏,案例1分析的复盘,案例1被分成了三个部分来逐一递进分析。
【4.8 案例1 幸福力训练营 DAY1】
案例内容:
睡大在与第七片雪老师和sunrise老师做深入链接的时候,发现她们两个都有共同的特质:都是家庭正面管教老师,都与家庭幸福和孩子的教育有关的。睡大发现,市面上很多的课程都是关乎技能、赚钱的课程比较多,但是很少关注个人的心灵层面的。于是,睡大就联合了两位老师共同做一个关于幸福力的课程,并列出了大纲,分别是:自我幸福力、感情幸福力、职场幸福力和亲子幸福力。在招生之前也特意建了一个幸福力先导答疑群,但到了招生的时候情况却不太好,人数没有达到预期。
问题:
1.在这个产品成型的过程中,是否存在着什么问题导致招生不理想?还是这个产品本身存在着哪些问题?
2.假设你是睡大,或者是七雪老师,sunrise老师,面对招生不理想的情况,接下来会怎么做?
————————————
童心麻麻+我的回答:
1、 做课程之前要先做社群市场需求调查,就像睡大之前自己说过的,很多人把自己能提供的资源当成用户需要的资源,导致没有捉到客户刚需,痛点,所以招生不理想。产品本身比较抽象,是否考虑把产品和生活场景结合起来,有更视觉化、具体化的操作。比如自我幸福力的概念,什么样的现实生活场景才是实现了自我幸福力呢?是坚持早起学习充电的成就感?还是对自我的了解更深入的掌控感、满足感?表现在生活细节上是怎么样的呢?能在家里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是属于幸福力吗?
2、 面对招生不理想,我觉得第一时间反思自己的产品,是否契合大众需求,先去各个社群或者朋友圈做调查,再结合用户的声音做调整,把课程调成用户真正需要的状态再重新招生。要让自己的课程接地气。慢慢来会比较快。
【4.9 案例分析1 DAY2】
案例背景:
继续昨天的幸福训练营的案例。在我们发布了招生海报之后,报名的人不多。为了更好地招生,我们就打算开一个公开课,建先导群。公开课的主题是为什么家庭是我们精进的阻碍(海报见下方)。经过朋友圈的宣传,这个先导群体成有100多人。但是公开课讲完后,大概只有10多人报名,最后的转换率大概是10%左右。
问题:
1、为什么要先建先导群,这个做法有什么好的地方和不好的地方?
2、在建立了先导群后,你觉得我们这种用公开课进行宣传的操作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吗?还有没有更好的操作办法?
3、为什么最终的转化率不高,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提升转化率?
-------------------------------
童心麻麻+我的回答
1、 先导群好的地方就是先小面积试水,看看用户的反馈如何,不好的地方就是会给大家一票否决的机会,比如有些人听了听导课,就有了先入为主的第一印像,不喜欢就不会再继续有关注,等于连观望都不会再观望了。先导群就完成了打破神秘感的任务了。我个人是比较喜欢带着期待,最好收获喜出望外的惊喜那样的课程。
2、 公开课的宣传最好定性为用户需求反馈、摸底的类型,即我们表明我们是完全为用户量身定制而来做课程的,等于就是私人定制的课程,贴合用户需求,区别大众和小众课程的差异。
3、 为什么最终转化率不高?还是没有撩拨到用户的痛点,不是用户最迫切需要求的课程或者说产品,做好课程优化和售前服务,一对一去咨询用户的公开课课后感想,提高用户的关注度,及时转化有潜在需求,等待被激发的用户转化成真正的用户。
【4.10 案例分析1 day3】
DAY2 案例分析点评
1. 建先导群可以圈出你的目标客户,并对用户进行筛选。但同时也请各位小伙伴想一想,这个先导群,应该收费还是免费?应该进行一次公开课还是多次?
2. 而在转化上,各位小伙伴也提出了很多营销方面的建议、继续深挖用户痛点之类的。
3. 但是最重要的不是答案,而是在讨论过程中,你有没有看到别人的答案,有没有看到别人思考的过程,而这些能否作为你在开训练营的时候可以参照的思路。
童心麻麻+我的回答:
1、海报好看、三位老师有料、课程资料准备充分。
2、就像睡大曾经说过,有些人自我疗愈顿悟力,心理困惑了,有些人已经调整一下就好了,有些人需要专家把脉,对症下药就可以了,有些人病症很重,需要专家陪伴疗愈,那就按学员的不同症状,对号入座,对症下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整个案例分析的流程走下来,等于把大家各自的产品、训练营的流程思路打磨了一遍,以后我们要经手生自己的“孩子”的时候,就可以借鉴三位老师这一路的九九八十一难的问题了,就问你,能少有那么多的弯路,避开那么多副业变现的坑,这个商学院值得不值得你来读?何况还有个行走中的最强大脑,我们的睡睡睡老师经手分析过的事,一次不行两次,绝对把你麻花一样的丝丝缕缕的问题烦恼捋直了捋顺了,反正什么事到她那解剖完就不再是个事了。
睡大在我们的手起刀落的一通解剖案例后,甩出了她的金句:在我们讨论案例的时候,我们没有标准答案,最重要的是学会怎么去思考,学会从哪几个角度去思考,看看你的角度,有没有遗漏。或者是说,有别人想到你没想到的地方,或者是你想到了别人比你想得更深的地方,这个是案例讨论最重要的部分。
确实,通过对比自己的和其他小伙伴们的分析思路,一切思维漏洞一览无余,不看看别人的回答,你根本不知道人与人思维的鸿沟究竟有多大,每个人又都是多么有趣的宝藏,透过碰撞,看到别人的智慧,查漏补缺,更新自己的系统,修补自己的bug,商业思维课,你值得拥有。
通过这个案例,我get到的最重要的一个点就是潜在用户的潜在需求,换个说法就是痛点,其实,早期的营销模式,挖痛点已经过时,后来的营销策略都是直接为消费者打造一个痛点,无中生有,就问你服不服?
记得看过一本文案的书,里面说到很多广告设计都是一种精心设计出来,撩拨用户的需求,其实就是用视觉化营销的手段去教育消费者,让原本没有那样需求的消费者被教育成有了那样的需求。
比如去头皮屑的洗发水,其实有没头皮屑又如何,从古自今,人类都是皮毛新陈代谢很快的物种,代谢出的头皮屑也是代谢物的一种,就算再怎么用去头屑的洗发水,还是会有的呀。
可是广告就硬生生地制造出,不行呀,有了头皮屑,就影响你在公司的形象,同事之间老板看到你整个肩膀的头皮屑,对你的工作能力和生活习惯都有了怀疑,更别说谈对象了,人家看到你满头的头皮屑,一下子就吓跑了,谁敢靠近你。
就是去头皮屑洗发水这样内容的广告,一遍遍地给人们洗脑,让人们从不知道不重视已经有头皮屑这个事实,变成觉得有头皮屑的存在太不正常了,必须得灭掉这个头皮屑呀。
所以呀,有些时候,消费者可能自己都并不知道自己有什么需求,我们就要想方设法给消费者凭空捏造出一个“需求陷阱”出来,打造一个平台,让消费者跳进去。
就像好的文章或者文案,必须设计好文章中的滑滑梯,看读者看到那个点的时候就像被推上了滑滑梯,坐上去就一口气滑下来了,再想中途停止都停不了,让消费者欲罢不能,即撩拨到消费者的痒点,你有什么高招吗?请说出来让我崇拜一下。
BTW,有意加入这个最强大脑导师班一手打造的“睡睡商学院”的小伙伴,请评论或者私聊我,我将为您引荐我们的睡睡睡老师。非诚勿扰!
本文的一切案例版权归睡睡商学院所有,文章属于童心麻麻原创,转载请事先声明,经同意后方可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码字不易,谢谢体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