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产后抑郁是非常危险的,但现在社会还没真正高度重视起来,产后抑郁最大的危险在于,她会杀死孩子,或者抱着孩子一起自杀。
像这样的新闻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了。
她们通常看到孩子就会哭,这种情况其实很危险,因为她在想着怎么杀死孩子。
她的状态是这样的,她会看着孩子,陷入一种悲伤,这种悲伤来源于两个方面:
1.她也不知道她为什么总觉得自己没办法照顾这个孩子;
2.她觉得孩子很可怜,到这个世界是来受罪的。
想到这些,她会觉得那为什么还让孩子活下去呢,所以她会杀死孩子。
为什么会这样呢?
01
人类跟动物的区别在于人类除了需要吃饱穿暖之外,还需要精神和心理营养。
这种心理营养基本上是小时候需要的,叫“幸福的童年可以治愈一生”,意思是在童年时获得了很多心理营养,它可以补充你长大之后人生所需要的能量。
一般在产后会抑郁的人,在她自己的婴儿时期都没有得到非常好的照顾。
也就是说,她自己在婴儿时期已经抑郁了,但是这种抑郁不会进入彻底的抑郁,更像是自闭,就是她已经拒绝了跟外界所有的沟通。
我们社会发展很快,她的家人很忙,家里的孩子也比较多,家里人也不懂得这些,甚至她自己也没当回事,她就这样长大了。
她也可以上学、结婚、工作,直到有一天她生了孩子,变成了妈妈,而她在婴幼儿时期的情感需求没有被满足,这样的她作为一个妈妈,是很难给另一个婴儿提供爱和照顾的。
这里要声明一点,我说的这些是很难用理性发现的。
因为我说的“爱与照顾”指的不仅仅是妈妈照顾孩子,而是妈妈对孩子是很喜欢的,跟孩子的互动也是很开心、很放松的,更多的是情感上的表达。
这个情感表达不仅仅是表面的互动,而是这个妈妈本身内心是有感情的,对待孩子也是饱含感情的,也就是说这个得了产后抑郁的人的妈妈,要具备爱的能力,这个要求其实蛮高的。
所以产后抑郁是个大问题。
02
可现在的问题是,温饱思淫欲,我们的温饱问题解决了之后,我们整个民族的创伤都爆发了。
比如她姥姥生了三个孩子,死了两个,她妈妈是第三个,活下来了,她姥姥把她妈妈照顾长大了。
跟她姥姥生了三个孩子,都活下来了,她姥姥把她妈妈照顾长大了,这两种状态的“照顾”是一样的吗?
肯定是不一样的。
她姥姥带着一种缺失感在照顾她妈妈,她妈妈在成长过程中,温饱都不能解决,她的心理需求也一直不会有。
随着中国的发展,她妈妈慢慢也吃饱饭了,而且生活也越来越好了,这种好的生活一下子掩盖了小时候的创伤,掩盖了小时候的贫瘠。
但这些没有消失,一直都在,当她生了一个女儿,她可以给女儿物质上的富足,但是她无法给到女儿爱。
因为一个妈妈,她小时候是得到爱的,她才能给她的孩子爱。
一个妈妈在小时候没得到爱,长大后虽然她可以给孩子很多物质,但是她给不了孩子爱,但是又是她可以去爱孩子的,这是很矛盾的。
我说这个“爱”是从潜意识层面,不是意识层面。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大脑层面去爱,但是从潜意识层面,有爱就是有爱,没爱就是没爱,无法通过努力、或者我该怎么做才能有,没有就是没有,怎么做都不行。
因为如果怎么做都行的话,就不会有家族系统的概念了,家族系统讲的就是你祖上缺的,你得补上,你才能有,不补永远都不会自动有。
03
产后抑郁,家人该怎么做?
家人要尊重她,家人千万不要自我怀疑,觉得“我们是不是哪对她不好?”
我遇到过好几个婆婆都跟我说:“胡老师,我们家哪对不起她,或者是你告诉我我哪儿做的不对,她为啥会这样呢?”
我说:“啥也没有,让她妈来照顾她。”
让她的亲生妈妈过来照顾她,这是一个土方子。
中国的传统是这个样的:当女儿生了孩子之后,一定要跟她的娘家报喜,这样她娘家妈很快就会来照顾她。
像古代,尤其像佛陀,释迦牟尼,在古印度,生孩子是要在娘家生的,而不是在婆家生,因为他们非常懂。
因为娘家有妈妈,生孩子就像走了一趟鬼门关,这时候她的亲人陪在她身边,她内心有安全感、不害怕。
而且,她生孩子的时候某种程度上也变成了孩子,她最需要的也是妈妈。
就像压井水一样,她这个时候需要一些母爱,倒进去,才能压出更多的母爱给孩子。
当我需要给孩子母爱时,我能不能先从我妈妈那里得到一些母爱,然后这母爱就像火一样,点燃了我内心的母爱。
以上这些是胡老师用他十几年治疗抑郁的经验对这个话题的一些见解。
话说回来,如果你现在正陷入抑郁中非常痛苦的话,可以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与我们聊一聊。
胡老师十几年都在一对一的治疗抑郁,且跟踪了很多年都没有复发,这样的经验也许真的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