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烟,是游子在异乡的渴望,是城市里见不到的风景,是亲人温暖的手,煮出的是一锅生活里的香甜,更是童年舌尖上记忆的典藏。
鱼儿说:‘我长这么大,都没有见过炊烟’,秀秀说:‘我见过,很美,很香’,我说:‘我也没有见过,一定很温暖吧’。
游走在城市的日常中,我们走过了煤炭烧饭的时期,随着蒸蒸日上的生活,家家户户的厨房,基本上都是用电、气炉在煎炒烹炸,人们吃着大鱼大肉、山珍海味,聊着生活的五味杂陈,聊着当下的食品安全,聊着人生中的压力山大,聊着围城里的无奈,聊着一些有聊无聊的话题,不经意间,有人会说起过去,说起小时候的故乡,说起妈妈做的饭菜香,记忆里的味道像长了翅膀,飞上了烟囱,和炊烟一起缭绕。
说起炊烟,我应该是见过的,虽然不是在村庄里见过,但那也算是真正的炊烟。
那时候,我大概上三年级,奶奶从老家来了,因为使不惯电炉子,爸爸特意盘了个柴禾灶,我会经常在爸单位里的犄角旮旯找一些柴禾回来,帮奶奶烧锅,劈柴在灶堂里燃烧,映红了我的小脸,奶奶经常会说,少添点柴,火太大了,我却调皮的还在添柴,真好玩!
菜香飘上了房顶,和炊烟一起轻舞,一直一直飘向云端,邻居阿姨会大声的问:‘高奶,又做啥好吃的呢’,奶奶会笑着说,都是家常便饭,每次,奶奶做好吃的,都会给邻居家端一碗,邻居阿姨也会经常给我家拿来一些她的拿手菜,那时的日子不富裕,但非常快乐,邻里之间亲如一家人。
时间在日子里变瘦,奶奶在白发中沧桑,柴禾饭在炊烟中飘香,我在亲人们的呵护中长大,柴禾灶还没有老去,奶奶却先离开了。
这辈子,最难忘的一个定格,就是奶奶永远的闭上眼睛后,家人们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回到家,映入眼帘的是更揪心的痛,案板上,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奶奶早上包的饺子,我的泪滴到了柴禾灶上,比那天的天气还冷,炊烟凝固在寒风中,我看到柴禾灶白了头。
从那以后,日子在没有奶奶的伤心中度过,再后来,爸爸拆了柴禾灶,因为他看到灶会很难过,没有奶奶的日子,我再没有闻到过那劈材滋滋响,菜香飘上房顶和炊烟一起轻舞的味道。
这味道,是难忘舌尖上的童年,是奶奶浓浓的爱,是记忆里最纯朴的香,有时,我试图忘了这些,怕勾起伤心,但记忆的阀门就是那么灵敏,任凭岁月如何封尘,今天不经意的提及炊烟,还是把我带到了那个寒冷的冬天,奶奶因琐事纠结,在柴禾灶前吞下了鼠药,我回家时发现不对劲,拉她去医院抢救……但还是没能留住她的生命,因为奶奶一心求死,不配合。
真不想再翻开那伤心的一页,但还是翻开了,泪水在字里行间泛滥,在记忆里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