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到“倒逼输入”这个词,是在学习自媒体的时候。当时觉得很新鲜却也没有太在意。
但直到现在,才越来越对这个词有了深刻的体会和认同。
不知不觉坚持简书日更已经24天了,这在以前根本不敢想象。说起来,我是有点三分钟热度的人。之前也参加过两次简书的日更挑战,每次刚开始挑战斗志满满,但最多却都坚持不过一周,而且还是要在使用复活卡的情况下。因为觉得每天无非是那些琐碎的事,写来觉得毫无意义,因此实在不知道要写什么东西。当然也因为对自己的要求太高,总想着要写好,写的出彩,必须得想的清清楚楚才动手,却往往腹内空空。美其名曰,没有灵感。
但现在写东西明显感觉比刚开始坚持的那几天以及前两次挑战容易的多。因为不断地提醒自己不要再想那么多了,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好了,才100字而已。也终于意识到,原来每天并不是没什么东西可写!
哪怕是每天只有那么一点点思考或者信息,接触到的一点新鲜事,鸡毛蒜皮中的感想,或者一点忧伤,又或者因为一点事想起的某个人、某件事,毕竟我们的回忆是那么丰富的题材,我们经历的那么人和事会在某时某刻被无意地激发出来。
就算绞尽脑汁却还是不知道写什么,去读几页书,写写读后感或者抄抄精彩的语句也是好的。不论是出于思想还是出于文采,都可以拿来作为我们学习的榜样和写作的素材。
这便是“倒逼输入”的实际使用:通过写作这件事不断地倒逼自己输入知识或者思想,在这个过程中就是自我的探索和上升。
我想,写作的本质就是一种真情流露,实实在在地说自己想说的,真真切切地表达感受和心情,无论是自己的感悟还是想传达给别人的知识讯息。只是区别在于,是辞藻华丽还是朴实接地气罢了。但这只是表达方式的区别,无关乎写作的初衷。
那么,写作的方法就无外乎,对自己诚实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