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因果录》
萧至忠,唐代宰相。
萧至忠是名门之后,曾祖父萧德言曾经是唐高宗李治的老师,高寿97岁,晚年依然勤学不倦。公元705年,萧至忠因依附武则天的侄子、梁王武三思而升任御史中丞(两年后武三思被诛杀)。唐中宗李显复位后,朝政落于韦皇后之手,萧至忠开始时还能坚守本职,受到舆论推重,可后来也逐渐依附韦氏。
为了巩固与皇家的关系,萧至忠将自己夭折的女儿和韦后死去的弟弟配了一段“冥婚”。然后又把自己另一个女儿嫁给了韦皇后的表弟。唐中宗李显亲自主持萧家之礼,韦后主持崔家之礼,一时之间风光无限,人称“天子嫁女,皇后娶妇”。
可是好景不长。公元710年,李隆基(后为唐玄宗)发动唐隆政变诛灭韦皇后集团,唐睿宗李旦即位。风光了不到一年的萧至忠随后被贬为晋州刺史。不过他依然不思悔改,又主动投靠了当时把持朝政的太平公主。太平公主将其召回朝廷,任刑部尚书、中书令,封为酂国公。
许多人都反对萧至忠这种反复无常、趋炎附势的投靠。甚至他的妹夫蒋钦绪也劝他说:“凭你的才学,何必担心不能飞黄腾达?最好不要有非分妄想,钻营投机。”但萧至忠不听。蒋钦绪无奈地哀叹说:“萧家九代卿族,却要一朝族灭,实在悲哀!”
公元712年,太平公主集团密谋废掉李隆基。李隆基却先发制人发动兵变,一举铲除太平公主集团。萧至忠逃入南山,几天后被诛杀,家产全部抄没。萧家世代名门,至此终结。
顺便说一句。
首先我们来看,萧至忠在不到五年的时间里,先后投靠武三思、韦皇后、太平公主等专权势力,其投机钻营的嘴脸表露无遗。但萧至忠本人并非出自寒门,而是生于九代卿族的名门世家,这种携祖先之福报,却因一人苟且而令祖先蒙羞,令家庭覆灭,令子孙受难的行径,才是真正的可悲之处。
其次我们不禁要问:当我们一生追逐名利、财富、地位的时候,当我们想把富贵传给子孙的时候,我们究竟可以留给他们什么?或者,当我们没有福报享受祖先遗泽,这一生平庸无能、一无所有的时候,我们究竟可以留给子孙什么?
中国著名善书《太上感应篇汇编》中,引述了一位张其蕴先生的话。张其蕴先生潜心治学,世代孝悌友爱,晚年更加精进。但他却自谦地说:“我家自高祖以来,以孝悌友爱开基立业,代代坚守忠良。我本性笨拙,不能经营生产而留给子孙财富,只求自己不败坏家风,保全好一片心田,留给后代子孙耕种。”
当然,张其蕴先生是自谦之语。但如果我们没有积累财富的本事,也没有光大门楣的德行,我们是否也可以选择先保住自己?
我们大多数人出身平凡,并非九代卿族名门世家。这一生大多数时间也是为了生存和家人的幸福而奋力奔波,可能短期内不一定能光宗耀祖、福泽子孙。但是我们至少可以远离投机钻营、蝇营狗苟,让自己不在同流合污中堕落;
我们可以洁身自好,守护好祖先留下的基业或福德,不从我们身上败坏损耗;我们还可以忠厚善良、脚踏实地、老实巴交,守好心田留待有为子孙他日耕耘发扬!我们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就是先保住自己的最好方法,也是留给子孙的最大遗产和机会。
即使我们这一生无福无德、无能为力,但至少可以不给子孙留下代代苦难。如果我们这一生连子孙福报都消耗殆尽,后代纵有孝子贤孙胸怀四海,他们又有什么机会光大门楣?!
纵然没有财富权势、九代卿族又有什么关系?
我们还可以留清白正直给子孙,留一生名节给子孙,留正气家风给子孙,留问心无愧给子孙,留不损福报给子孙,留不造恶业给子孙。
纵然平凡一生,我们也还可以——
但存方寸心,留与子孙耕!
(史料选自《新唐书·萧至忠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