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时何必久睡,死后必定长眠,这是我高中的时候班级里流传的话,是我们一堆熬夜选手的“至理名言”。
想想都觉得有点傻,直到年龄越来越大,发现越来越不能熬夜,每次熬夜后面几天整个人的状态很差,已经不是高中时候熬完夜还是活蹦乱跳的那种状态了。
我们一生中三分之一的时间在沉睡,却常将睡眠视为“浪费光阴”。当熬夜成为勋章,失眠化作常态,或许该重读庄子那句:“其寐也魂交,其觉也形开。”
睡眠不是生命的暂停键,而是灵魂的净化器。
1
希波克拉底曾说:“疾病在清醒时生长,在睡眠中痊愈。”
北宋名相范仲淹年少时“断齑画粥”,每夜仅睡三更便起身读书,未及花甲便因透支早逝;
现代科学家发现,深度睡眠时大脑会启动“类淋巴系统”,以10倍效率清除β-淀粉样蛋白——这是种导致阿尔茨海默病的毒素。熬夜偷走的不是时间,而是细胞自我修复的黄金窗口。
2021年《科学》期刊证实,连续两周每日睡6小时者的认知能力,等同于48小时未眠者。正如达芬奇所言:“充实的一天值得安眠,充实的一生值得安息。”
古代养生家说过:“睡眠为养生之首,一夜不睡,百日难补。”
经常夜里睡得很晚会伤胆气,伤肝脏,严重的还会患上抑郁症。
很多上班族熬夜喝酒会准备护肝片,女生中流传着一句话:熬最晚的夜,敷最贵的面膜。
但是熬夜对人的伤害不是这些东西能轻易补回来的。
2
那什么时候该睡觉,什么时候该起床呢?
古人观北斗七星辨时辰,现代人依赖智能手表监控睡眠,但困惑始终未变,
其实我们的祖先已经告诉我们了,《黄帝内经》有言:“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昼夜交替中藏着人体与宇宙共振的密码,早睡早起不仅是习惯,更是对生命节律的敬畏
那何时该睡?
要顺应“阴气盛极”的天道,子时之前是阴气封藏的黄金窗口。
中医认为“亥时(21-23点)三焦经旺,子时(23-1点)胆经当令”,此时阴气达到顶峰,身体启动修复模式。
宋代文豪陆游坚持“亥息寅兴”,在《老学庵笔记》中记载:“早寝以当富,安步以当车。”现代医学证实,22点至凌晨2点褪黑素分泌最旺盛,深度睡眠占比高达80%。
所以最好在22点的时候就最好躺下睡觉,但是在现在社会,很难做到。
那何时该醒呢?
要抓住“阳气初生”的生机,卯时日出起床是与太阳同步的觉醒智慧
《周礼》规定官员“卯时点卯”,清代农书《天工开物》记载农夫“闻鸡而起,戴月而息”。
现代脑科学发现,5-7点皮质醇水平自然上升,促进血糖代谢,这正是阳明经当令的“天然闹钟”。
德国哲学家康德每天5点起床,60年如一日,在晨光中写下《纯粹理性批判》。
当古人用日晷测量光阴,我们却被智能手环的数据绑架。
东晋祖逖闻鸡起舞的剑光,明代文徵晨起画《拙政园图》的墨香,都在诉说一个真理:真正的自律不是对抗困意,而是学会倾听身体与天地的共鸣。
正如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的顿悟:“黎明,是一天中最珍贵的时刻,是觉醒的时刻。”
今夜不妨推开窗帘,让月光代替屏幕蓝光,或许明朝晨光初露时,你会听见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轻吟:“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