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01课堂瞬间:我见“朝闻道”

两千年前,在曲阜的一棵杏树下,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端坐着,前面数十甚至数百个弟子恭敬地倾听着。

有人问:“先生,您总说‘道’,如果你真的能领悟’道‘,您愿意付出什么?“

夫子,轻轻地捋下胡子,从容地说:“朝闻道,夕死可矣。“

作为一个饱经沧桑,历经坎坷的老人家,作为一个为理想孜孜以求,终生不懈的士大夫,作为颇有成就,桃李满天下的教育者,在当时的华夏范围内,他具有巨大的影响力。这样身份的人,作为当时带“流量”大人物,是不可能随便说话的。他肯定考虑到下面的弟子们会把自己的话反复咂摸,思考,玩味。因此,我斗胆地断定,这句话是夫子深思熟虑的肺腑之言!

这是一句自白,是夫子内心的自我解剖。心存“道”,追求“道”,是夫子毕生心志所在。他将“道”的位置摆在生命之前,并把这种想法毫不隐晦地表露出来。这就是正人君子的坦荡襟怀,没有遮遮掩掩的必要。我想到,我说到,我做到!

这是一句宣言,是夫子顶天立地的勇气的体现。夫子一生持重,情绪偶有大起大落。为颜回早丧而捶胸顿地,为宰予不思进取而破口大骂,都是为了弟子。这次是自己向公众宣告,自己坚决的求“道”之心,这之后先生的热切肯定更进一步。

这是一句教诲,是夫子对弟子们的期望。求“道”的过程注定不平坦,而愿意为之付出代价甚至是生命也在所不惜的精神,正是夫子想要传递给弟子们的。他以自己毕生经历为这句话做注脚,使下面的弟子们不得不信服。

座下的弟子们听到这话都懵了!—— “道”重于生命?

我看夫子老了糊涂了,轻谈生死。“未知生,焉知死?”莫非老人家觉得活够了?

我觉得先生是通透豁达,“死生有命,富贵在天”,闻“道”而死,死得其所!

我以为夫子年迈,回想一生,未能逞志,越发觉得紧迫了吧!

我看先生真风骨傲岸,矢志不渝,终身奋斗,值得我辈敬佩!

弟子们在思考,在讨论。

……

曲阜杏坛犹在,这块地比之耶路撒冷,理应接受后人朝拜。

圣人这一句七个字如晨钟暮鼓,荡悠悠飘扬两千余载,仍发人深省。

座下子弟们思维震动一直持续,直到他们著书立说,开枝散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归与!归与!”,当年,想念家乡学生的思绪,犹如鲁国国都曲阜的晨钟暮鼓,一声声敲击在流亡者孔子的心上。而今,归乡的...
    孔孟之乡阅读 4,996评论 0 8
  • 《塞下曲·其一》作者: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向沙场老。 莫学游...
    舞蝶儿阅读 4,756评论 0 0
  • 《论语·乡党第十》01:圣人就是长大的小孩儿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 《...
    花石冈阅读 6,438评论 0 0
  • 家世渊源 孔子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他的祖先是宋国人,叫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叔梁纥与颜姓家的女儿野合...
    chenge微博谈阅读 6,791评论 0 16
  • 上文说道,年轻时候的孔子,希望通过当官来自己改变这个社会,但孔子的仕途可谓不顺之至,究其原因,还是孔子的仁爱主张与...
    yl田舍郎阅读 3,196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