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一个28天读书打卡群,需要读四本书,写二十四篇感悟。在打卡活动开始前要选书单。在选书时才发现身边无论电子书还是纸质书,外国作家的书居然占了绝大部分。
外国作品以前读了一些都是小说类经典,真的不错。而现在读的一些事都是心理类、科普类和致用类的书,从中发现一个很大的特点,书中绕来绕去的话很多,有时候绕的人看不懂,从中提炼有用的东西很费力。我不知道是事实就是写的绕,还是我的知识水平太低,才读不懂。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到现在看到类似的书籍先头大。
上午翻看《罗胖演讲》里有几句话证实:事实就是绕。下面摘录几句《罗胖演讲》里的话。
一些老外写的书,读完了以后把书一合上,你问自己一个问题,他说的什么?你会发现他就说那么几层好意思,有创新的意思。他为什么要写那么多呢?
过去的普通的老式的印刷机时代,定价方式是按纸来算的,700页的书比200页的书贵,这其实不是知识的价格,这是纸的价格。所以当手里有印刷机的时候,出版商无法容忍,这一个意思你三千字能说明白,出本书不挣钱。连运费都不够,他必须让你把这个填充为十几万字,几十万字的书,然后才能出来。
为什么外国作家的书越来越多,而国产书却很少呢?是我孤陋寡闻,没有接触国产书。还是舆论导向把大家都引导着去看外国书。觉得外国人的理论比中国的强大、更有说服力。对于我才进入读书这个群体不久的小菜鸟真的找不到答案。
看什么书,选书单也是一个技术活,要选适合自己的,能提升自己能力的书也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