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到找新产品需求,用研、设计师、产品经理死板的做法:
- 头脑风暴、拍脑袋
- 竞品桌面研究,对标功能、抄过来,反推需求
- 找用户观察与访谈:访谈、座谈会、再加上问卷验证真实状况
不过美团秀秀创始团队可不这么干,以上方法几乎失效:
- 创始人虽然是美术出身,但对现在美图秀秀概念没什么想法:头脑风暴、拍脑袋成功率极低
- 桌面研究:当时的竞品参差不齐,没一个好(下面再说)
- 找用户:创始人一开始就根本没想过做美图,做美图是个意外收获(详见下文)
时间回到 2007 年:
在正确的时间做出了迎合正确用户的正确产品,这一点上,吴欣鸿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2007 年,他和团队无意中开发了一款产品,叫火星文输入法,仅仅耗时 3 天的开发,却意外的在一年中获得了超过 4 千万用户。此后,他们自己进行分析,发现用户里面有 80%以上是 90 后,而且他们更多是通过 QQ 聊天,或者群聊或者空间来口碑传播这一产品。
![](http://7xqyb4.com1.z0.glb.clouddn.com/640.jpg)
“我们就发现这些 90 后用户有很强烈的个性化需求,“火星文”只是满足文字的个性化需求,但是在当时还有一个很大的需求没有被满足,就是图片。”在对百度的相关搜索分析时,吴欣鸿发现,“非主流图片”此类图片拥有很高搜索量,这片市场确是空白的,所以在 2008 年初启动了美图秀秀这一产品。而之后 90 后群体的爆发使得美图秀秀这款产品得到了极大成功。
最关键的是九零后用户的爆发。最早追溯到 2007 年,我当时做了一款产品叫「火星文」,当时用户有很多是九零后,我们从用户群里看到了他们对个性化的狂热追求,火星文是文字的个性化。当时我们通过一些数据,比如百度指数发现对图片的个性化需求还没有被满足,所以我们才做了美图秀秀
简单来说,就是做了一款辅助更好社交沟通的工具,很火。然后发现大量目标群体(90后),思考一下用户量大其实是满足他们个性化需求。到这一步,一般用研、PM 就会思考还可以怎么让输入法变得个性化,其他群体对输入法怎么样呢?好一点顶多拍脑袋有什么东西还没被满足个性化的,但顶多想想。
创世人不是想,而是用数据挖掘一下还有什么个性化没被满足,比如运用百度指数、长尾词挖掘,再加上自己类似日志法观察(N 多用户任你观察,而且保证真实),就发现了「非个性化图片/头像」需求未被满足。况且火星文字输入法这么火,巨头也会做,比如腾讯、搜狗,继续做只会死,倒不如找一下别的方向。
上网时通过QQ空间发现,这部分人群对图片的个性化需求根本没有得到满足。“很多所谓的非主流头像、非主流图片的教程都是在教大家怎么制作非主流头像,这个实在是太难了。photoshop做一个可能要十几二十个步骤,所以我们觉得这也许是个机会
当确定方向后,吴欣鸿从QQ空间和百度指数中发现和验证用户需求。“QQ空间是看用户的行为,观察很多用户你会发现他会发很多自拍照,然后处理得非常非主流。所谓的‘非主流’其实就是现在的一种滤镜效果而已,可能很复古,或者说很颓废。”吴欣鸿说,“百度指数能反映出一些热点。比如,你看当时‘非主流头像’和‘非主流图片’这两个指数加起来超过十万,属于热搜词。”
但这 个东西后来巨头也在做,可是商业路线不清晰,他们就准备 转型。 可是 有 这么 多 非 主流 用户, 那么 做 什么 好 呢? 吴 总 就 做了 特简单 的 一个 事情, 搜索 了 一下 非 主流 的 相关 词, 结果 发现, 非 主流 图片 和 非 主流 头像 的 搜索 量, 特别高。 这是 强 需求, 美 图 秀 秀 最 开始 的 时候, 刚 引爆 市场 的 时候 其实 是 通过 做 一些 摇头 娃娃 等 头像 生成 工具, 迅速 在即 时 通讯 上传 播 起来 的。 而 当时 市场 领先 的 光 影 魔术 手, 还 根本 没 意识到 草根 网 民 的 需求 在哪里。分析 搜索 指数, 查阅 百度 知道, 是 寻找 用户 需求 的 一个 重要 途径, 这 事 我 再 强调 一次。
总结一下美图秀秀的发现:
- 确认大规模目标用户群
- 寻找目标群体热搜词
- 大量观察目标用户真实相关行为痕迹
这样的做法一下子满足新产品需求必须和更好条件:
- 必须:有足够用户群
- 必须:用户的确存在需求(行为体现)
- 更好:用户对解决方案偏好内容(行为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