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堂自然课——大自然教给我们生存之道》读书笔记
整理者/ 程玲燕
《八堂自然课——大自然教给我们生存之道》的作者是盖瑞·弗格森。盖瑞·弗格森是美国《国家地理》系列讲座的讲师,著有24本自然科普图书。在过去的20年里,在美国各地巡讲,宣传大自然对生态平衡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本书的翻译者高环宇先生评价他是一位博物学家。
这本书闪烁着教育的智慧。
1.任何问题都不可能在它最初暴露的那个层面得到解决。
2.如果必须在增长知识和与奇妙保持联系之间做出选择,爱因斯坦建议学生选择后者。
3.在引导孩子的过程中,让他去感受比让他知道更重要,这将事半功倍。
4.心存感激的被给予者和心存感激的给予者都是受益者。
5.今天被救助的人也许是明天的救助者。
……
这本书教我们认识自然,且如何与自然相处:
1.大自然是我们的靠山。
2.大自然总有回旋的余地。
3.大自然里没有“荒废”这个词。
4.人类回归自然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放下执念,不无中生有、不暗自揣度。
5.不是适者生存,而是“和睦为生”。
6.永远善待所有生物是找回本心的捷径。
7.打破平衡意味着可怕的失去——失去生命的营养和心理的慰藉,甚至整个社会都会退化。
……
这本书教我们认识自我且如何与自我相处:
1.把自己的喜好想当然地看作大众的标准是我们常犯的错误。
2.差异之中自有美丽和长处。
3.当我们错误地把悲伤当作负面情绪,拥护一种虚假的积极感的时候,我们其实放弃了接纳真实世界而非我们理想中的世界的能力。
……
这本书有散文诗般优美的语言。
1.道格拉斯的冷杉长吁短叹,发出波涛般的声音;山杨树的叶子像溪流一样哗啦啦地响;斑点桤木的声音截然不同,像从天而降的骤雨;低地的灌木发出生硬的嗖嗖声,麦草发出满足的沙沙声。
2.太空中的时间像是打着哈欠,伸着懒腰似的慢吞吞地流逝。
3.一只寻鱼的鹗扑棱着翅膀疾飞而来,收到惊扰的空气“低声发着牢骚”。
4.融化的雪水一鼓作气地跑了近900英里。
5.拂面的树枝是温柔的,滴水的声音是暖心的,鸟鸣如铃,蛙叫似语。
6.河里的鲑鱼一跃而起吞掉蚊子,在水面荡起圈圈涟漪;抓昆虫的树燕贴着水面忽左忽右地飞;沙丘鹤在西面的草地里欢快地鸣叫。
……
这本书有中西文化的交汇。
1.古希腊学者认为,所有关于自然运转的问题永远只能有一个标准答案。
2.中国古代的阴阳学:阴阳不是对立的一和二,而是互补的一对。它们合在一起的收益远远大于一加一的效果。
3.衣养万物而不为主。——《道德经》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道德经》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道德经》
4.塞翁失马的故事。
5.古代神话:爱琴海沿岸古代皮拉斯基人关于母神与蛇产下“万能之蛋”;“大圣母神”治愈疾病,保佑生灵健康。
……
2.欠下的账
文/野川中学崔丽华
职称考试要进入面试阶段了,教材确定了,八年级下册。我在心里偷乐,刚刚上过的课本,这下不用太紧张了!轻松了两天,高级职称和晋城市直中级职称的面试的通知下来了,一看要求,哇!居然不能拿自己的教材,完了,我们这中级面试不会也不让拿教材吧,这可怎么办?
先试试?来吧,拿起书,第一课《社戏》。
唉?目标都有什么来?大概要点还记得,可怎么准确表述呢?磕磕绊绊,反反复复,最后还是拿起教参来看了看才表述完整了。一看时间,十分钟都快过去了。就这速度,考试时的一个小时怎么可能备好课?
唉!平时备课欠下的账终于到还的时候了!
还从目标说起吧。平时备课,目标总是直接看教参,看优秀教学设计,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确定下来。表述总是照抄或修改居多,自己制定目标的能力没有锻炼出来,现在离开教参,困难就显示出来了。
接着是导入。平时备课,导入语很少自己设计,往往是借助网络,搜一个与自己教学思路相符合的,直接搬过来,或者采用简单的直接导入。现在好了,想自己设计一个语言优美,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导入就卡壳了,涂涂改改,半天都不满意。
教学过程倒是还能记个大概,可具体自己去写时,问题又出来了。我原来是怎么提问的,现在怎么读出来这么别扭呢?各个环节之间是怎么过渡的?最主要的是,提了问题,答案怎么记不清了?还是再仔细读读课文吧,对课文还是记忆不深刻啊!
板书呢?怎么设计板书更新颖?平时的板书精心设计的时候太少了,大部分是课文结构和主旨,不够有创意,现在都得重新来过了,唉!工作量又增加了!
还有作业设计,什么样的作业既与课时目标相符合,又能体现“双减”的要求?那些没有精心设计的题目肯定是不行了,唉,头发都要掉光了!
最后的总结呢?如果没有那些优秀的教学设计可借鉴,怎么才能既概括本节课知识,又能在让学生情感态度方面得到提升呢?怎么组织语言更流畅,还能给学生美的熏陶呢?这都得下功夫呀!
一节课备下来才知道,自己竟然欠了这么多,唉,趁着考试前还有时间,赶紧补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