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让孩子和你走在同一条路
老公在外赚钱养家,妻子在家做饭洗衣领孩子,有0到3岁孩子的家庭,这个基本被社会认为天经地义的模式,被人们习惯着,照做着,原因也很简单,好几千年好像都是这么做的,不这么做,好像总有缺失的地方。当然有些人会反驳,不是啊,孩子让爷爷奶奶带啊,老婆还要上班挣钱呢,要么或者是孩子送到早托班老师带了。等一下,孩子的父亲,孩子抚养这件事,你还参与吗?我说的是孩子抚养,不是给钱。
都说男人生个孩子是容易的,但这可能绝不只是一句女人的抱怨。孩子在诞生之后,父母就开始了和孩子的分离过程,本是三位一体的你们,孩子从出生之时起便选择了与父母往相反的方向走,孩子本不是从父体身上剥离,而孩子的成长和自我想法的逐步形成,作为个体的意识形态也越来越强,也就注定了父亲和孩子的缘分显得更浅,加上中国社会给予中国男性的社会压力,孩子便成了父亲最后的选项,这无关于爱与不爱。
看看国外,男女一方赚钱,一方照顾家庭非常普遍,但是一方的含义就是在家照顾孩子的那一方不一定是女性,甚至大部分留下来照顾家庭的是,爸爸。《当幸福来敲门》的片段应该还能唤起很多人的记忆,威尔史密斯带着儿子赶公车,推销仪器,睡在地铁站厕所的片段深深地印在我再次观看这部经典的脑海里,有没有人想过为什么他从来没有想过抛弃自己的儿子?电影的开头有一句或许是答案,他得知道他的父亲是谁。
请在能选择时,和孩子走在一条路上,一起的意思是,不要期望尽快哄他睡着开始你自己的事情,别把他当作什么都不懂的小魔头,不要在任何时候抛下他让他一个人,不要将他当成负担,让他与你同行,成长,失落,快乐。你办公,他可以旁边玩,只要你乐意耐心的告诉他。你锻炼身体,可以一起带着他跑步。你做饭,他可以在一旁探索厨房用品。这是你作为父亲或者母亲,应该选择的,因为在这条路上,选择权不在你手里,过不了几年,孩子有了他的玩伴,朋友,另一半,可能,他将不会选择再和你走在同一条路上,而你,只能适时的放手。
孩子与你的路,可能只是他的起点与你在一起,你若握不住他的手,他可能很快就会奔走。
请让父母和你走在不同的路
不要误解,我并没有让你背弃父母或者逃避赡养。
我们这代人的父母,很多其实很早就失去爱的能力的,他们听家庭经营这个词和我们听宇宙黑洞的感觉估计差不了多少,这不是懂不懂的问题,是远离实际的问题,他们更乐于安于现在的生活,这不怪他们,他们虽然赶上了改革开放,却延续了物质匮乏时代省吃俭用的习惯,他们习惯了从小全心全意关注你,对你高要求,对你高期望,这是要感恩的部分,因为时至今日,食不果腹可能从来不曾成为你的问题。但是,很重要的是,你不能永远选择和父母一条路,也就是说你不能一直活在父母的影响下,你是否成为一个独立个体,这是关键。现在应该很多人还能想起药家鑫的案子,药家鑫在撞到人之后,第一反应不是救人,而是想到这件事可能会受到父母的严厉责备,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免除后患,他选择了毁尸灭迹。回头想想,这个平日里追求上进,成绩优异的小伙子,着实是教育的失败品,这无关于道德或者品质,里面的逻辑才是令人唏嘘的,对待已经发生的错误,父母的态度成了决定因素。有些方面,承自父辈的教育,没办法去一概接受,父母只是单纯的为你好,而“为你好”里的诸多逻辑可能都是行不通,爱的绑架没法成为辨明其中逻辑的方法,你不得以得擦亮眼睛,选择一条与父母不同的路。
我记得最新一期《随口说美国》讲的是带父母去旅行,自由君有一句话话我记忆犹新,对于对父母好的事情,不一定要问他们,直接去做就好了。这是两代人无法调和的代沟和习惯。你与父母思想和精神层面的两条路,注定是无法汇入同一条河流,能做的,就是及早领情和懂得,用你的方式,去照顾他们。
人生或许两条路,但未必这两条路是不会并行的,那你可以牵着孩子的手走在路上,拉着隔壁路上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