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航空业始终坚持一个惯例。由于大多数空难发生在最忙乱也最需要紧密配合的起降阶段,因此航空业强制实行“静默驾驶舱”原则。 不论什么时候,也不管是起飞还是着陆,只要飞行高度低于10000英尺,驾驶舱内就禁止任何与飞行无关的谈话。飞机距离地面11000英尺时,驾驶舱成员可以天南地北地侃足球、聊孩子、谈论讨厌的乘客,但在9500英尺时就不能这么做。“静默驾驶舱”原则参见http://en.wikipedia.org/wiki/Sterile_ Cockpit_Rule(2009年7月23日访问)。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于1981年颁布该原则,起因是航空局在调查20世纪70年代飞行安全事件时,发现多起事故是由于驾驶舱内机组人员闲谈而忽略仪器所致。
进度一旦落后于计划,人们总是习惯于打断同事手头的工作,请对方帮自己一点儿小忙;项目主管则是隔段时间就来巡视,要求大家实时汇报工作进度。结果,软件工程师受打扰的次数越来越多,每周工作时间也从60小时延长到70小时。大家都开始在周末加班,为的是有一个心无旁骛的工作环境。
部门领导决定做一项实验,规定每周二、四、五的上午是“安静时间”。安静时间就像是程序员的“静默驾驶舱”,让他们得以专注于手上复杂的代码任务,避免受到频繁打断而耽误进度。即使是对人际互动最迟钝的员工,也对这条路径给出了正面回应。一位先前最喜欢打扰别人的程序员说:“以前我总是想着自己的安静时间,想着怎么争取更多的安静时间。但这次实验让我更多地思考我给别人带来的麻烦。”最终,该部门顺利实现了9个月完成新软件开发的严苛目标。部门副总将此归功于“静默驾驶舱”的安静时间。“我想,如果没有这项规定,我们就不可能按期完工,”他说,“这是全新的基准。”参见Leslie A. Perlow (1997), Finding Time: How Corporations, Individuals, and Families Can Benefit from New Work Practices, Ithaca, NY: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关于实验结论的引文出自第126页。作者为了自己的研究生论文而开展此项实验,当时她是该公司的外来者和公司内唯一的学生(现为哈佛大学资深教授),负责推行的简单政策被部门副总称为“全新的基准”!
无论是飞机驾驶舱、医院,还是信息技术部门,这些环境都不可能自然演化出正确的行为。护士不会“自然而然”获得不受打扰的给药空间,程序员也不会“自然而然”就能清静地专心编写代码。相反,这些需要领导者有意识地重新营造路径。只要稍微调整一下环境,正确行为很快就会出现。改变的不是人,而是情境;看似是人的问题,实则为情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