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学生诉苦:“写作文真难!不知道写什么,没话可写”。家长们也对孩子学习写作无从下手、力不从心。出现这种情况,表面看是语言问题,实质是思维问题。古人说:“言为心声”,思维是习作的核心,提高思维能力是写作的前提。
想象又是形象思维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把所见到的景物、人物、事物,通过语言描述,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幅画面,把学生的思维带入到所想象的意境中去。给学生思维空间,多方思考,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学生通过文字描述的方式,让想象力有了起飞的土壤,作文也更加生动有趣,富有生命力。
基于此,我在上学期做了一节习作的思维能力训练课:走进声响世界。
“走进声响世界”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作文。这一组课文在表达手法上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大自然无穷的魅力。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听音响展开联想和想象创编故事。作为六年级的学生,他们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会运用一定的写作方法,但对于根据音响展开联想和想象创编故事,他们还是第一次接触。而且将听到的声音转化成脑海中的画面,再由画面转化成文字对于学生的要求是比较高的,也是这节课的难点。
为了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首先,在一开课时,我播放了各种各样的声音,请学生用一句话形容你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通过聆听高跟鞋的声音、玻璃破碎声、蟋蟀奏鸣声、流水声等等有情景性的音响,想象声音背后的画面,以此激发学生兴趣,打开学生想象的空间,引领学生走进声响的世界中。学生在一开始的头脑风暴中就表现出惊人的想象力。听着高跟鞋声他们会想到是妈妈穿着高跟鞋在商场里血拼购物,也会想成是淘气的小妹妹趁着妈妈不在偷偷穿着高跟鞋在家里走来走去;听到玻璃破碎声,孩子们甚至能编出一个完整的小故事:几个男孩子在学校里踢球,一不小心球砸到校长办公室的玻璃上,接着引发出一场惊心动魄的破案事件。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样的开课,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兴趣,为后面的想象铺好道路。
其次,指导审题,明确要求。
我让学生默读习作要求,画出关键词,与学生一起总结,将习作要求中的一大段话提炼出八个字:聆听—想象—交流—书写。紧接着问学生,在这四个环节中哪个部分最重要,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导入到本节课的重点“想象”中了。这是一个指导审题的过程,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去提炼一段话中的精髓,每一次习作,我都会对学生做这样的训练,抓关键词,这对避免跑题起到了重要作用。
接着,课文引领,领悟写法。我们说课文是习作最好的老师。我选取了第一单元《山雨》的一个片段,通过教师范读,画面展示,音乐配合,让山雨的美浸满学生的脑海,让学生总结作者是怎么样把山雨的美写出来的。学生会更深刻地体会到是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优美的修辞才把山雨的美展现地淋漓尽致。从课文悟出写作方法,更符合学情,贴近学生生活,降低了教学难度。 板书后,我立马再问学生,作文为什么会把山雨想象成琴键?为什么不想象成放炮?噼里啪啦的多热闹,引导学生感悟想象还要实事求是,客观的想象。从课文入手,启发学生感悟文章写法,学生的思维在老师的一次次启发中得到了提升。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