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底的部分是截取纯银V大大的文章内容,这篇笔记是单纯截取文章里对我特别有启发的部分,并加上我个人的一点产品思考想法。
From 10个案例说明什么是产品模型(1) by 纯银V
2010年的时候,很多人,也包括我,都觉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是“产品做得好”。
2013年,我改变了看法,产品太容易同质化了,差异化的竞争要点是“产品运营得好”。
2015年,我又改变了看法,设计和运营都没那么重要,决定性因素其实是“产品模型搭得好”。
不知道2017年,我又会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一定要讲出来的话,产品模型=商业模式+产品架构+运营体系。
Note:
同质性的产品在“产品体验”上是很难做出创新的,以超级红海新闻客户端举例,今日头条vs.天天快报vs.一点资讯vs.网易新闻....,你说他们在产品体验上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吗?
站在一个小白用户的出发点区别是微乎其微的。
决定这几个产品体量的第一个区隔点是“渠道推广能力”。
快报不用说了,腾讯爸爸的资源是很好使的,短短一年内成长的用户数就很好的说明一切;头条是这个赛道上最早起跑的选手,13年CPA才1块钱的时候就敢花大钱推广,有充分的先进入者优势;一点是目前公认技术能力驱动最彻底的客户端之一,但也是大腿了小米装机的推广累积起来现在的日活数据。
现在这几个客户端产品用户进来之后不会漏水了(留存稳定了),他们还能够比拼什么?就拼纯银大提到的运营能力。
同样的热点我比你早1分钟推送给用户,用户点击打开客户端的可能性就高一点;打开客户端后谁擦边球的内容更多一些,用户的使用时长就多一些(别问我什么是擦边球内容...就是那些汤玛士污污污污污污污的内容);看完文章后各种段子手在下方神回复,也是很好的运营手段;而良心产品网易新闻靠着编辑组织的“轻松一刻”,算是逼格比较高的内容运营方式了。
未来你说这个市场谁会胜出?我不知道。但我肯定这些流量带来的营收可以很好的养活他们,但新的商业模式我想还有一块很大的可探索区域。
辣这个红海市场里还有没有可以切入的角度?我还是不知道。
不过我可以安利一个APP--“即刻”,个性化订阅各种“通知”或者“话题”,的确让我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但纯银大产品模型最后的“商业模式”我还没有在即刻上看到太多想象空间,即刻要想从一个GEEK产品进化成一个大众流量产品就一样要看怎么完成这个产品闭环了。
上周发微博说,产品模型在理论上决定产品的数据上限,商业潜力,生命周期;而产品与运营团队只能在这个理论值之内,试着走得更远一点。更有趣的事情是,APP的产品模型在前半年就定了下来,以后几乎不可修改。
这也就是我经常说的“产品宿命论”。一款产品的命运,在你发布它的时候几乎已经预定好了,只是那时你还不知道而已。接下来的一年两年三年,都只是一点点去接受既定的那个结果。
信奉这个道理之后,我在2015年更快速地上项目,也更快速地撤出项目。
APP时代已经不存在“总有一天熬出头”这样的事情了,一击不中,抽身而退。
Note:
这几句话看完了很有感觉,我不记得多少次涌起了想把现在正在做的产品捏死了重新来过的念头,然而LZ不是老板23333333,只是个产品汪 >_^
但换个角度,如果我是老板,我能这么写意的承认失败,然后从头再做一个产品吗?
如果造成更严重的副作用怎么办?
例如团队士气低落,投资人开始失去信心,会不会再坚持半年产品就好起来了等等.....
No answ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