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老年人聚众跳广场舞,就怕老年人疯狂买保健品。有些老年人甚至拿出了几十年的存款买了一堆没有用的药丸。
我们对市面上的保健品防不胜防,与老年人劝说、讲理,甚至争吵,都没能阻止他们。抛开老年人缺乏正确的知识和销售人员的技巧,还有一个情感诉求的原因——买保健品是一种安慰。
新闻报道过一位老人,“他比我的亲儿子对我还要好啊!”“有他陪我,骗就骗了吧”……在事实面前,真相对他们已经不重要了,他们需要情感寄托。我们自认为尽了孝,保证父母吃饱穿暖,可是否做到了顺?
顺更多的是陪伴与关怀。有多久没有陪陪自己的父母了?又有多久没有给他们打过电话了?年老的父母需要陪伴与关怀,这是他们的情感诉求。这本应该是子女的责任,却让其他人钻了空子。因为有了情感缺口,所以才有一些“甘愿上当”也不在意真相的老年人。
在这里我要引出一个概念——“后真相”。牛津字典2016年度词就是后真相,它将其定义为“诉诸情感及个人信念,较客观事实更能影响民意”。
正如当代政治理论家、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政府与国际关系系教授约翰·基恩(John Keane)所指出:全球社会已经陷入了后真相时代。
真相就像万花筒,换个角度就会呈现截然不同的面貌。那么面对这么多面的真相,我们更倾向于哪一种呢?我们肯定会选择符合我们情感诉求和个人信念的真相。
在这个时代,人们不再坚持真相,只愿意相信那些满足他们情感诉求和个人信念的事物。
但是,我们的情感和信念不像客观事实那样无法更改,它们是多变的。一些不良的企业家、政客、媒体人、营销人员洞察到了这一点,营造了一个个需求幻想来获取利益。
在这个后真相时代中,我们可以坚持自己的情感和信念,但为了避免掉进“有心人”给我们挖的真相陷阱中,我们也必须了解一些误导性真相的套路,拒绝任由“有心人”的摆布。
全球知名商业资讯专家赫克托·麦克唐纳在其著作《后真相时代》中就为我们揭开了各种误导性真相。这本书通过列举大量案例来为我们揭露政客、营销人员、新闻工作者、活动家甚至政府官员用真相误导我们的途径。其中就包括我们熟知的高露洁牙膏、英国脱欧、美国总统大选及美国总统克林顿的桃色新闻事件。
阅读全书你会发现,作者并不是跟我们强调真相的重要性,他深知个人情感和信念对一个人的影响力,所以他更多的是传达一种选择、宣传和接受合适真相的重要性。
各行各业有经验的沟通者会通过片面的事实、数字、故事、背景、吸引力和道德呈现某种世界观,从而影响现实。
我们的世界观会改变,但是如何走向,最好还是由我们自己掌舵。
01 主观真相的多变性
道德、吸引力和财务价值影响我们的主观真相,而主观真相是我们情感和信念表达的重要依据,所以道德、吸引力和财务价值的改变牵动着我们的情感和信念。
现在,几乎所有人都认为钻石戒指是婚姻承诺的标志,但是在上世纪50年代之前,人们认为钻石只是闪亮的石头,没有实际需求。人们更喜欢用黄金或者珠宝作婚戒,钻石戒指直到现代才流行起来。
自从在南非发现了大量的钻石之后,钻石就不再是稀缺品了,也因此减少了它对人们的吸引力。
我们都知道,一件商品的价值不能仅仅基于生产工作,它取决于我们共同认可的价值,即我们的主观估值。当一件商品出现供大于求时,我们的主观估值就降低了,也就不愿意花钱买它了。
为了营造出钻石稀缺的现象,戴比尔公司垄断了南非的其他所有钻石开采业务,限制了钻石供给,但是也积压了大量的钻石。
如何在不毁掉表面稀缺价值的情况下摆脱这些钻石库存并且获利呢?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人们心甘情愿地购买这些钻石。
这时候故事就登场了。故事营造出的场景极易牵动我们的情感。
戴比尔公司与纽约艾耶父子广告公司合作,创造出了影响至今的钻石市场:一个以订婚戒指为中心的市场。
他们通过杂志故事、广告植入和全彩广告在大钻戒和真爱之间打造了一种不可磨灭的联系,营造出了“钻石戒指代表真爱”的幻想。甚至推出了“钻石恒久远”的广告,灵敏地捕捉到了相恋男女对真爱和永恒的期待,让他们将自己的激情和情感寄托到钻石戒指上,赋予钻石神圣的意义。
正如出版人张立宪所说:如果买书的人把书都看完了再买,出版社就都破产了。所以,正是故事营造出来的这种幻想激发了我们的消费动力。
后来随着西方文化的入侵,钻石婚戒的真爱意义也捕获了我们中国人的心。至此,我们坚信一颗闪闪发光的钻石戒指是真爱不可或缺的证明。
这场大获全胜的钻石销售之路,彻底地扭转了我们的主观真相,改变了我们对钻石的认知。它借用一个个故事、场景,营造出了一种“钻石代表真爱”的幻想,这种幻想满足了我们对真爱的向往和珍惜。钻石纯净而美好,就是我们对真爱的情感诉求。
02 片面真相的多面性
我们大多数陈述是真实的,但它们并没有传达完整的真相。
导致真相不完整的因素有:事物的复杂性、历史、背景、数字和故事。
有研究表明,白芸豆提取物含有α-淀粉酶抑制剂(以下简称:α-AI),这种物质可以通过对淀粉酶的抑制作用减少身体对碳水的吸收,从而发挥减肥效应,并且健康不伤身。
该发现一经面世,立即激起千层浪,受到减肥人士、爱美人士的追捧,商家们也充分利用了商机,纷纷打着“淀粉阻断剂”“碳水杀手”推出产品。
下面是我从网上截图的α-AI的产品文案,“高纯度”“阻断66%碳水化合物”“强势阻击碳水”这些字符一出,广大消费者就已经蠢蠢欲动,纷纷开始倾囊购入。
我也是个爱美的女孩子,但是作为一名严谨的理科女,我对这些文案表示怀疑。查阅知网上的论文资料后,可以说文案列出的是事实,但是,并不是全部真相。商家们只是强调了部分真相,而那部分被掩盖的真相就能让白芸豆提取物阻断碳水的功效大打折扣。
首先,提取α-AI的工艺十分复杂,获取高纯度α-AI的技术还不成熟。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α-AI很容易失去活性,处理时间、PH值、温度等因素都会影响α-AI的活性。尤其是在胃酸的作用下,α-AI的活性更是大打折扣,最后起的作用相当小。想要起到像文案说的“阻断66%碳水化合物”效果,估计一瓶灌下去都不见得有用。
实验结果是真相,文案说的也是真相,但是不完整的真相呈现的是与事实截然不同的面貌。
在这个以瘦为美的时代,我们因为想要获得好身材而焦虑。不少人正是利用了我们的焦虑,用片面真相满足我们的情感诉求,导致我们误解了真相。
但是,可悲的是,不少人即使知道“效果”不好,却还是选择“上当”。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商品更像是一种安慰剂,我们甘愿沉浸在“总会有点效果的”“总会瘦一点的”的幻想中,缓解着我们的焦虑。所以这时候,真相已经不重要,缓解焦虑、情感诉求才是当务之急。
03 人造真相的可怕性
我们将想象出来的真实事物称为社会建构,它们是国家、法律、公司、社会团体,也是符号、标志、建筑,甚至是阶级制度和歧视。
历史告诉我们,复杂的人类社会时时刻刻都存在着建构出来的阶级和歧视。
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讲道:“阶级有其重要功能。有了阶级之后,陌生人不用浪费时间和精力真正了解彼此,也能知道该如何对待对方。”
然而,不少人利用想象建构出来的阶级制度,歪曲了事实,抹黑了真相,伤害了一个又一个的群体。其中,深受其害的就是黑人。
从16世纪到18世纪,欧洲征服者引进数百万名非洲奴隶到美洲做矿奴或农奴,开启了非洲人民悲惨的奴役历史。
资本家们利用种族制度来掩盖其背后的经济利益,编造出了“黑人天生不如白人聪明”“黑人就是污染源”等虚构故事。这些故事影响了美洲文化,使美洲人民坚信种族差异是导致黑人被奴役的信念。
1865年美国废除奴役制度,虽然黑人重获了自由,却依旧徘徊在社会底层,无法冲破阶级。
人们在事实面前依旧选择坚持自己的心中的感受和信念,这就是人造真相的可怕性。
比起事实真相,美国白人还是坚持种族之罪,坚决抵制黑人,拒绝黑人到白人餐厅用餐,拒绝黑人小孩到白人学校上学,拒绝给黑人好的工作……
这其实也是一种认知失调的体现,尤其涉及到信念时极为明显。
当真相跟我们心中的情感和信念相左时,我们会感到不舒适,甚至觉得伤自尊,我们倾向于用各种牵强的理由去掩盖、粉饰自己的认知。所以这时候真相或事实已经不重要了,符合我们情感和信念才最重要。
后来美国爆发了黑人民权运动,最终通过立法取消了种族。虽然现在黑人的生存环境改善了许多,但仍旧有人坚持种族之罪。
奴隶制度的罪魁祸首是不受限制的市场力量,是一种社会制度的罪,而不是种族的罪。只是在美国,在一个历史阶段,它恰与种族相连。
在这个时代,人们不再执着于真相,我们更愿意相信那些符合我们情感诉求和信念的事物。
我们的情感和信念不是客观事实,它们容易受到主观真相、片面真相、人造真相及未知真相的影响,甚至遭到利用。如何获得破解“真相”的方法,《后真相时代》值得一看。
身处在这个社会中,我们有太多的情感需要释放,所以我们更愿意选择让自己舒服的真相。在充满欺骗套路的外界环境中,我们应该审视自己真正的情感和信念,识别“真相”路径,理性地选择符合我们需求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