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解放了,各地涌入上海的各类人员多得让上海无法实现正常供给。
政府每年以支援大西北让年轻人一波一波去到西安、兰州。
大小姐的几个孩子也积极响应号召,子希子望子永子远分别到了西安、蚌埠、兰州、贵州,只有子平和几个姐姐留在上海。
上海被新政府接管,大小姐家被划成资本家,一切产业归功。已经在门上贴了捐献“光荣榜”了。
大小姐一时脑袋瓜没转过弯,气病了。大儿子希从西安赶回上海,再也不敢离开大小姐了。
“怎么变成这样,即使捐,也要把捐的相关条件协定好呀。”“难道对百姓也要搞战场那一套么?”子希性子很急,找到负责的领导论理。
“这,应该是有误会,通常有签字才发光荣榜的。”
原来是大小姐丈夫,看形势严峻,怕当做对抗分子,丢命,早早主动签字了。
“难怪这两天不见人影了,原来不敢回家。”
“那我们就一无所有了?”“有的,大家有的,你们都有,有口粮有工作安排,还有什么要求都可以提出来。”
“子希啊,怎么变成这样啊?”大小姐依然很懵。
“咱家一直辛辛苦苦、本本分分做生意,不曾害过谁,不曾为东洋人和特务做过什么,怎么自己的生意还不能归自己呢?”“子希啊,姆妈想不通哇。”
“姆妈,您不要太伤心,生意没有还可以再来,身子骨担受不住就不好了。”
政府有新规,遵照规定执行就是了。
“扬州的田也是要分把别人的。”小疙瘩也分到了两亩田。
大小姐感觉胸口一阵憋闷,倒地晕厥。
几个孩子哭喊着“姆妈姆妈,醒醒哇醒醒哇。”街坊邻居听到凄惨声,也赶过来帮忙,“喝口蜜水会缓缓”。
政策总归是要执行的,没有例外。没有田没有上海的大小生意。
“光荣榜”似乎是一道赦免状,可以让一家大小挺直腰杆的坚硬脊梁。
子希到钢厂做工人,家珍金枝到纺织厂做女工。
一大家子就这样不到两年功夫,各奔东西了。
日子过得也不清苦得很,鱼肉供应紧缺,一个月都难吃上一回肉。
玉叶和子平本来胃口就不大好,没些肉食更加不愿动筷子。“姆妈,天天天天干菜干豆,我不要吃了。”玉叶一说,子平跟着放下筷子。
大小姐心疼孩子们,谁不想吃点好的呀,可就是没有供应啊。肉票不要等着一大家团聚的春节才能用么?平时不省,过年不过了?
分到屋分到田的人家嘴笑得歪歪的了,可本来自己田被分走的心里是很不舒服的,但日子长了,也就慢慢习惯了。
新政府结婚也不准办旧时婚礼,移风易俗,统一由组织安排集体婚礼,男女双方相互鞠躬,组织安排了证婚人给男女双方发放结婚证就是合法夫妻了。




子希的婚礼时髦简约,还登上了报纸。有了家的子希隔三差五带着爱人回家看望大小姐。
大小姐夫妇也响应号召回扬州乡下了,带着玉叶和子平。
子平当了鞋厂工人,玉叶进了工艺美术厂。
子希一家住在厂里分的一间极小的房子里。
坑坑洼洼、黑不溜秋的路上走着激情的年轻人,“大干百天,赶英超美”红色横幅给整个厂子定下了前进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