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对家庭、家教和家风建设有许多论述,如“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领导干部的家风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等。从这些论述中我们深刻感悟到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全党和全社会都要注重家庭、家教和家风建设问题的深刻含义和良苦用心。这些论述对于推进党风政风民风根本性好转的战略部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发挥家庭的社会功能和文明作用。“天下之本在家”,习总书记指出:“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既是一个人人生起点的地方,也是一个人梦想启航的地方。因此,必须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问题,只有每一个家庭既承担起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的重担,又承载起帮助孩子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的重任,孩子才能够在自觉承担家庭责任、树立良好家风以及为社会作出有益贡献等方面打下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和人格基础。
发挥家训、家规和家教在家风传承上的作用。在家风的传承问题上,家训、家规和家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特别是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很大,往往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画荻教子讲的就是这样的故事。在一个家庭或者家族里面,只要家庭成员或者家族成员能够长期按照家训、家规、家教发语行事,那么,这个家庭或者家族就会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家风”。这样的家风既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它不仅使其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得以顺利成长,也使家庭之中的孩子在长大之后能够顺利地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
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能够唤起人们对于家风的记忆与温暖。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也就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因为无论对于公职人员还是普通公民来说,任何一个人的蜕化变质往往就是从生活作风不检点、生活情趣不健康开始的,往往都是从吃喝玩乐这些看似小事的地方起步的。如果一个人在生活作风上不检点、不正派,在道德情操上打开了缺口,出现了滑坡,那就很难对社会风气起到正面引导和促进作用。
发挥家风建设在营造向善向上社会氛围中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看,家风败坏往往是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对此,他要求领导干部一定要带头抓好家风。因为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要把领导干部家风建设作为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只有领导干部本人能够做到廉以修身、廉以持家,培育良好家风,他才能拥有教育督促亲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走正道的资格、能力与水平。领导干部只有做家风建设的表率,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并保持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遵纪守法、艰苦朴素、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情,才能为全社会作表率。领导干部只有发挥道德模范作用,把家风建设作为自身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弘扬真善美、抑制假恶丑,在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之中发挥出自己应有的作用,他才能在“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的征程之中走得愈来愈远。
只有万万千千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社会风气才会好;只有每一个家庭的家风好,国家才能发展、民族才能进步、社会才能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