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深刻地意识到自己之前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就是给孩子贴了一个"老油条“的标签。
记得是去年寒假结束后将要开学前,因为小宝的寒假作业没完成,在开学前一晚被爸爸要求通宵也要写完,而第二天我对这种经历是感觉到身心疲惫,就忍不住在亲戚面前唠叨了几句,说小宝是个老油条,把作业拖了一个假期,到昨晚上才通宵达旦地完成。
自那次我在亲戚面前说过小宝是老油条之后,以后亲戚一见着她就叫她老油条。而我,始作俑者,却只在那一次说过小宝是老油条,后面我再听到亲戚叫她老油条的时候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但我也没有指出来他这样子叫不好。现在想想,小宝每次听到别人这样笑话她是老油条,心里是否也很不是滋味呢?
暂且放下这个心里不是滋味的感觉不管,我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是因为,我觉得亲戚要是一直叫,那小宝本来她是在努力做出改变的,但是亲戚看不到(或者是即使看不到,他也还是不在乎地叫她老油条),那小宝会不会觉得:叫就叫吧,反正我再怎么努力改进,努力进步,都还是改变不了你们大人对我的看法,你们还是叫我老油条。那我还是不要努力好了。就这样吧,管它呢。
一想到这,我觉得这个个人主观能动性体系会瞬间被瓦解。很多时候,我们某一件事情的做法或态度,并不表示我整个人生都是这样子的态度,对事不对人,才是我们应该倡导的。不然人就会因为被揪住不放,而丧失了创造力和动力。
幸好,在别人家的孩子身上,我并不会因为他父母亲人对他的评价,而取笑他,给他贴标签。如果我真给他贴标签导致了他的不进步或是退步,那真是要给人家孩子正式赔礼道歉,好好沟通一下,让他重拾信心才行。阿弥陀佛!
好吧,既然发现了这个问题,在下一次亲戚能见到小宝之前,我必须让他改正对她的称呼,请他不要给我的孩子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