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在100多年前,台湾经过甲午战争失败割让给日本之后,从朝鲜带来一些会书写中文的韩国女子,这些很多都是高级知识分子的后代,尤其是朝鲜东学党的子女。这个宝石发簪是金喜英母亲他家的祖传宝物,但后面有一些奇怪的图案以及文字不甚了解,她在就读研究所的时候,发现这些东西跟台湾位在土城承天禅寺的一些相关佛学数据有媒合之处,引起她的极大兴趣,希望此行能够找到有关它的线索。
由于王振辉他家就住在土城,在清末时期的台北地区也算是个大家族,曾经建立台塑集团与长庚医疗体系的台湾传奇人物王永庆先生,也是在台北盆地山上新店那边出生的。在言语当中得知其祖先是来自福建安溪,属于泉州人士,与当时来自漳州的板桥林家花园子孙,这两个皆是来自中国大陆闽南不同的地区,过去经常为了争夺大汉溪的水源而发生械斗。
王振辉的祖父王爵英,是当地优秀的知识分子,读过不少的书也曾考过秀才,从小祖父告诉他,原本祖先留下的土地很多,但是国民党政府来的时候,实施「三七五减租」、「耕者有其田」以及「公地放领」﹍等相关的土地改革政策,加上「两片屋瓦换一坪地」的手段强制征收,很多现在位于板桥以及树林、土城靠近大汉溪的高滩地,都是他小时候放牛的地方,属于王家的土地。
a. 朝鲜东学党之乱
东学党之乱是19世纪下半叶在朝鲜发生,反对朝廷贵族和日本等外国势力的平民武装起义运动,也是中日甲午战争的导火线。当时日本是朝鲜最大的经济掠夺者,「日朝贸易」一度达到了朝鲜对外贸易总额的80%,也就是说当时日本人基本上掌握了朝鲜的经济命脉。他们从朝鲜低价收购商品,然后运回日本国内以高价倒卖方式,赚取巨额利润。如果两国之间会发生战争,除了历史仇恨的考虑之外,另外一个就是经济的导火线。朝鲜一直以中国为东道主,贸易依存度颇高。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积极的现代化,其背后投入的财政与资金也相当的的庞大,由于日本跟朝鲜他们彼此之间的贸易往来,以及所需要的产品相似度极高,因此贸易之门势必以军事武力来打开。
朝鲜正当内忧外患的时候,发生了反对贵族和日本等外国势力的农民武装起义运动,是朝鲜半岛历史上的一次以「惩治贪污,斥倭斥洋」为目的的农民起义,主要是反封建统治的斗争,东学党党魁崔时亨也同时号召起义,口号征讨日寇、驱除当朝奸佞,但此事变在李氏王朝与清军联合下被镇压。 如果当年东学党起义成功,必将对日朝贸易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日本绝无可能再有盘剥朝鲜人民的机会,所以镇压东学党势在必行;最后,起义革命终被日本以武力打开朝鲜贸易国门而告终,并强迫朝鲜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江华条约』。
崔允贞是当时朝鲜东学党首要份子崔时亨之女,在起义革命失败之后,被日本控制的伪朝鲜政府,「干纲垄断,欺君蠹国,卖官鬻爵,凌辱缙绅」,平常的时候这些伪政府的官员,「阳附群众请立之议,阴缓其事内外之交」,对崔氏家族处以叛乱之罪刑,家人也发配给日本军阀,甚至贱卖给日本浪人充当娼妓,由于崔允贞她深黯中文与日文,所以被日本政府充作为翻译,并在甲午战后日本皇军接收台湾的时候,随同日军来与当地台湾居民进行言语沟通与翻译。
b. 中法沪尾战争
台湾在清朝光绪十一年设为行省,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当时的刘铭传巡抚在历经中法越南战争之后,深知台湾海防的重要性,由于在福州马尾造船厂所生产的新一代战舰,在当时海战之中全部遭到法国军舰的摧毁;但是在陆战方面,特别是在台湾的沪尾地区,也就是现在的淡水这个地方,却得到空前的胜利,但是战争带来的人员的伤亡与财产的损害却是无法估计的。
由于法军的新式战舰选择在基隆登陆,并且快速地占据了煤矿坑与军队运输的枢纽,由于当时的煤炭是军舰动力的主要来源,在法军占据的基隆狮球岭之后,清军则相对应地刻意保留主力部队,并连夜赶紧支持在沪尾的陆军民团部队。当时的法军在台湾的陆战部分,由于对山地与地貌地形的不熟悉,「上坡路难走、下山路易摔」,原本计划是要两边包抄清军沪尾主力部队,由台北坪林与石碇地区那边,将顺着新店溪流到淡水河,再从后方突袭清军,来进行两面夹攻。
但是法军他们战略规划的攻势,却被王爵英父亲所带领的漳泉民团与平埔族高山猎队,以游击战的方式受困在乌来山区,最后法国远东舰队虽于海战赢得全胜,并一度攻占基隆、澎湖等地,却因于沪尾一役受挫,加上疟疾疫病的流行,无法达成拿下台湾全岛的战略目的。法国当年的军事实力是绝对可以在短时间内拿下台湾全岛作为战略考虑,但由于北边的邻国日本也虎视耽耽的窥探这块宝地,法国已经有了越南这块根据地,虽然西班牙天主教的历史资料中有关宝物的记载,都是以神迹的方式来描述,缺乏科学的实证,所以对台湾渴望的积极度就显得没有那么重要。
此外,中法战争中刘永福的黑旗军以及广西冯子材的萃军,在越南,广西战场一带与法军作战,「短衣草履,佩刀督队」,由于武器设备落后,「敢字当头,横下一条心」,没有什么山峦不能攀登,没有什么河流不能跨越,蓄积「战斗不止步」的气势,积聚「上下只求胜」的劲道。两位将领亲自手持长矛与法军东非黑人士兵进行肉搏战,最终取得镇南关大战胜利。
可惜的是满清王朝虽在法国战胜的情况下,但总理事务衙门的李鸿章仍签署订定不平等的《中法新约》,清廷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两国重开贸易。受到此战役的影响,清廷推动了台湾建省,以刘铭传为首任巡抚,大力推展现代化防务及新政,刘永福的民团总教头黄飞鸿及其女儿刘女侠等也留住在台湾训练民兵团办,但这些滞留或俘虏在台湾的法军,有些最后跟当地的原住民结合,形成了接受外国传教熏陶后,东西方混血的新下一代。
c. 台湾的割让
日本为何野心勃勃一直想要台湾这块宝地,又为何台湾会被称为宝岛?这是有原因的,因为十六世纪时的台湾,它曾经被美洲印加帝国统治下的西班牙占领过,为了交易中国的丝绸与瓷器,把从中南美洲各地所搜刮的黄金白银带来这里,后来西班牙无敌舰队被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打败之后,就被荷兰的东印度公司所取代,因此把一些无法带走的黄金白银就此藏了起来。
日本人对台湾有极度的研究,加上有些西方人被明朝大将郑成功打败后,潜逃到日本去,留下一些重要史迹数据。中国甲午战争战败后,腐败的满清王朝把台湾割让给日本,但为何当初日本这么积极想要台湾这块殖民地,就是因为日本早就得知这些有关宝藏的讯息,想将西班牙及荷兰遗留在台湾的宝藏挖掘出来,然而这些宝藏到底在哪里呢?
当年牡丹社事件爆发前,曾经在台湾南部斯卡罗酋邦的琅峤下十八番社,曾经发生过美国商船『罗妹号事件』(Rover’s Crews)。美国发生船难事件之后,从清廷的外交途径那得不到合理的解释理由,当时的清朝政府也无法管控台湾山上的原住民部落,消极处理琅峤十八社与外国船难事件。在当时美国驻厦门大使李仙得的带领下,指派军舰与士兵攻打台湾恒春,然而美军因不谙地理且屡遭琅峤十八社伏击而大败,美军少校麦肯齐战死,登陆的美军被迫撤退,之后清廷介入协调之下订立「南岬之盟」。这位李仙得之后停留在台湾东部考察,在返回美国的路程中,被日本明治天皇延揽聘为攻台的战略顾问。
1895年甲午战败依据马关条约台湾割让给日本统治,政治的权力重新洗牌,加上中国人对于日本倭民的长期轻蔑观感,而当时的台湾具有现代化初步的建设,加上台湾军事民团的力量,结合了名将刘永福的黑旗军与冯子才的萃军,台湾民众很不理解,大清帝国的海军战败为何要把台湾割让给日本倭国?加上当时台湾军事现代化的脚步,很快拥有法国以及德国先进武器的陆军,都未能跟日本来一次生死交战而就莫名其妙地投降,心中当然愤愤不平,所以必须要与大清帝国切割,以壮盛的现代化陆军来跟日本决一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