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兆丰经济学讲义》很早之前听说过,但是一直没有读过。后来留深过年,碰上深圳市政府派发消费券,有幸领了小几百图书和餐饮的券,所以全部用来买了书,于是书架上就多了这本。
比2024年元旦给自己跨年礼物《中国大历史》系列还不被“宠幸”,一直稳稳的立在架子上,塑封都没能被我扒开。
进机关工作之后,起初住在单位旁边,住所只放了《邓小平时代》和《薛兆丰经济学讲义》,所以才得以被“宠幸”,但也只是那一段时间每晚读了半个钟头,实在是有些案例让我很难“苟同”。
如解释“亏损会降低资源使用成本”这一观点,花10万元购买的古董碗,发现是只值10元的假货,于是用这碗来吃饭,使用成本就变成了10元。从感觉上来说,或者说顺着解释来读,似乎很合理,但是就个人而言,又觉得哪里不对劲,毕竟我的确是花了10万元的成本呀!
或许还是自己不懂的太多,无法理解其中深奥之处。
所以读了一大半,实在是觉得脑子不够用,便又被打入了冷宫。
直到,2024年年底,单位突然组织读书会,并点名要我做重点发言,发言时长15分钟,还必须结合自己工作。
青工委主任李哥定下来的这个基调,我们重点发言的三个人,全部理解成50%状态的工作汇报。更主要的是,读书会举行的地点又是在挂着党旗、国旗的大会议室,更像是年末工作总结。
所以那个周末又重新从“冷宫”中召了出来,快速的阅览了后半部分,花了几小时把发言材料“挤”了出来。
只能说,开卷确实能学到许多,但是也得自我思考,识别,去除当中一些存疑或错误的观点。
我很喜欢一个观点,读书文、经、哲,是在读自己,读理工类技术图书,是汲取经世致用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