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精品文点评07】344吴家炼《教学之道 抓纲务本——小学语文教学经验分享》
吴老师的这篇教学经验分享紧扣语文教学实际,体现了浓厚的“语文味”,虽然没有高深的理论加持,但全都是干货,对一线教师很有启发。其优点主要有三:
一、紧扣“语文本色”,用朗读筑牢根基。
课标强调“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文章直指“重朗读”这个核心,做法具体:晨读、个读、赛读等多种形式贯穿课堂始终,真正用“读”代替过度分析,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语言、积累语感。这抓住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方法朴实却高效。
二、巧设“合作机制”,让课堂回归学生主体。
教师独创的“分组积分法”极具智慧。它不仅是形式分组,更是通过角色分配(2分、3分、4分)激发互教互学,让每个学生“为了小组”主动参与、输出语言。这既培养了合作探究的课标精神,又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了“语文实践性”特点,是组织策略的亮点。
三、深耕“习惯与沟通”,体现育人温度与专业深度。
教师把习惯培养(如课前准备游戏化训练)和个体沟通(如帮助畏惧写字的学生)视为语文教学的一部分,这超越了单纯的知识传授,体现了“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的课标定位。尤其是“用10分钟写反思”的建议,展现了教师专业成长的自觉,印证了“教而不思则罔”的道理。
语文教学之道就是扎扎实实抓语言训练、巧用心思促学生主动、满怀爱心育人的过程,相信吴老师的语文教学之路一路生花。
【8月精品文点评08】311杨欣欣《云端相聚的规则与反思:一场300天读写挑战的社群风波纪实》2975字
杨老师的这篇文章采用“一事一得”的写法,围绕一场社群风波,生动记录了事件经过和个人反思。
事件聚焦,过程完整:文章紧紧围绕“社群规则引发的风波”这一核心事件,从规则发布、矛盾爆发、多方回应到反思升华,叙事线索清晰,细节饱满。这种“一事”的集中描写,避免了泛泛而谈,让读者能身临其境地理解冲突的全貌和复杂性,极具借鉴意义——好的叙事源于对单个事件的深挖。
反思深刻,“一得”扎实:文章没有停留在讲故事,而是深入提炼了个人认知的蜕变,如从“热情管理者”到“理性服务者”的转变,并升华出“界限感”、“倾听力”和重新定义“成功”等核心感悟。这“一得”紧扣事件,是真实的成长收获,而非空泛的道理,启发性强:真正的学习来自对实践的深度复盘。
小建议:前置核心冲突,强化启发价值。 开篇可以用更精炼的语言点明这场风波的核心矛盾(如:过度精细化管理与成人学习自主性的冲突),并直接抛出最关键的反思结论(如:真正的负责是提供支持而非管控)。这样能让读者带着更明确的问题意识去阅读过程,更快地抓住文章最值得借鉴的“冲突解决模型”和“反思框架”,从而更直接地应用于自身实践。建议分小节描写,从起因、发展、结果、感悟这四个层次展开,框架更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