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很多人和我认识一段时间并且有了几次交谈之后都会问我一个问题:“感觉你很渊博,读书很多,你是怎么做到的?”
说实话,虽然我的很多知识都是从书上看到的,但是我读书并不多,两年读书也还不到100本。也有朋友问我:“你看书的时候不觉得累吗?看你每天斗志昂扬,坚持读书,丝毫没有太劳累的感觉。我也看书,只是看了一会儿就感觉比较累,然后就坚持不下去了,然后就束之高阁了。”
我希望我的一些经历能够对你有启发。
二
我小的时候,由于家庭条件不太好,除了学校里发的课本、练习册之类的东西,很多课外书都没法接触,阅读量极度匮乏。
那时候,班里有几个同学家庭条件相对较好一些,他们的家长经常会给他们买一些课外书,他们也经常把书带进班级里。我一下课就到他们座位上讨要书读,刚开始的时候他们还是比较乐意的。可能那时候大家都还是孩子吧,他们发现自己每次一买新书,我不久就会来借书看,逐渐的不愿意把书借给我。我发现这个情况之后,就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抄书”,对,就是抄书。每次他们新书一买来,我就会在他们看了一部分有点疲倦的时候向他们借来,并保证几天之后还给他们,抄完书之后再仔细阅读。于是,每天我都会抽时间抄一些东西,有一些本子基本抄满。
记得那时候抄的书都是少儿读物,我印象最深的是注音版的《三字经》,里面配有插图和背景故事——可能是孩子的天性吧,那时候特别喜欢那本书。现在还能记得住有个叫窦燕山的人,他教子有方,五个儿子全部中举,号称“五子登科”——“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选自《三字经》)。我记得这本书是一个女生的,不知怎么地,有一天她突然对我说不愿意把书借给我了,我于是就把书乖乖的换给了人家,只抄到了“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这就导致我的《三字经》只会背诵前半部分,后半部分不得而知了,挺遗憾的。后来家庭条件有了改善,想再把后半部分补回来,却发现再也没了小时候的那种热情了。
三
我还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学期新书发到手的时候,两三周之内我就能把除了题目之外的能阅读的东西全部读完,尤其是语文书,我更是读了不知道多少遍。这还不算,我还把高年级同学的书借来看,基本上等我上升到一个年级,我已经提前完成了很多古诗词名篇的背诵。
我初二的时候上的是寄宿制学校,我们住的是那种超级宿舍,好吧,你无法理解里面究竟住了多少人(我也不知道啊)。由于特殊原因,我们班的一部分同学和初三的学生住在一个宿舍。我是班长,为了方便管理,我和初三班的班长L学长睡在邻铺,他是一个很踏实上进的人,每天学习比较刻苦——我现在还能记清他每天起床很早,晚上自己打灯自学的场景。
L学长每天早晨起得很早,洗漱完之后他会在宿舍旁边的那几棵大杨树下背英语或者古诗词之类的东西。记得有一次,他在那里背诵《出师表》,我看他在那里不停的重复“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我就知道他想不起来下一句怎么背了。我从旁边路过的时候,接了一句“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他来了一句“对对对,就是这句”,然后看到了我,当时他的表情有点尴尬。
晚上回到宿舍,我们两个打个灯,他在床头问我,还没有学习这些课,我怎么会这些东西的。从那以后,L学长经常让我提问他中考的一些古诗词,我也很乐意,现在回忆那些时候,感觉挺好玩的。L毕业之后考上了重点高中,我从那以后再也没有见过他,不知道这一辈子还能不能再见面,如果再见面,我还要再提问他背诵《出师表》,哈哈。
四
还记得高中的时候,我特别喜欢背一些东西,无论是课内课外的,只要自己喜欢,总是想办法在早读课把它们背下来。有一次就因为背诵让我666了一次,蛤蛤。
高三的时候,我通过了清华大学的自主招生初审,获得了参加考试的资格。为了能增加通过率,寒假的时候我去北京参加了一个自主招生冬令营。这个冬令营的主讲老师都是北京某顶级中学(我不说你也该知道是哪所中学了)的老师,课讲得很好。
当然了,班里的同学也是很优秀的(我是渣渣,哈哈)。高考后看了新闻,我发现坐在我左前方的一个男生成了某省的状元(我惊呆了)!后来又和几个同学联系,我才发现,我们那个组八个人,两个去了清华,两个去了北大,一个去了复旦,一个去了人大,一个去了武大,再加上一个我……呵呵,说多了都是泪。
有一堂课,我们的辅导老师给我们讲对联。
他讲到昆明大观楼长联的时候,先在PPT上放映了上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北京的老师总是有一种觉得自己很牛的感觉(好吧,他们的确很牛,这个老师上过央视),认为我们这些外省的教育水平不如他们:“这个对联很有名,我要求我高中班的学生每个人要记住,你们听说过这副对联吗?有谁能把下联背诵出来吗?”
大家默不作声,老师有点得意了。我想举手,因为我之前在书上看到过,但是心里又害怕。最后看到大家都不举手,我实在憋不住了,就颤颤巍巍的举了手。
这个老师还有点诧异,我站起来:“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背完之后,心里比较害怕(外表装作很镇定),慢慢地坐了下去,背后响起了掌声。好吧,这是我迄今为止,装X装得最6的一次,哈哈,66666666。
当然了,这些都是过往的一些事,本来不想再提,今天碰巧写了读书的话题,把这段旧事翻了出来。平常的阅读积累,再加上老师的点拨,我也记不清自己的作文被当成范文当堂读了多少遍了,这也让我更加喜欢阅读了。高考的时候,我的作文得了50多分(满分60),还算不错的分数。
五
我发现,我读过的书,不经意间就能在某一次给我带来惊喜,不经意间就能让我意识到,读书是真的有用的,只是还没到时候。
尤其是现在,知识付费方兴未艾,而且以后会变成一种趋势——每个人所拥有的知识都可以按价出售,收费分享,知识的变现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古语,在今天逐渐变成了现实。
博尔赫斯说,如果有天堂,天堂就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以前不理解这句话,后来无比同意。自己小时候由于物质条件的欠缺,没能好好读书,现在条件允许了,该把自己没读的书补回来了。很多人读书的过程中会很累,读了十几页书就开始犯困了,其实这还是没有转变好自己的思想,还是把读书当成是自己的一项任务,当成是在准备将来的某次考试,这样的心态,不累才怪。
六
其实我觉得,我们之所以读书的时候会觉得累,有以下几个原因:
1、我们的书太多了,让我们养成了浅层次阅读的毛病。
我们发现现在的知识获取途径不在像以前那样的匮乏了,我们可以选择的书也太多了,多的我们有点眼花缭乱了。我们总是觉得自己应该读书,但是很少有人能够知道自己需要读什么书,于是便漫无目的的买了一些鸡汤软文微青春,不断地重复一些狗血剧情和无聊的伤感,以此来打磨时间——因为读这些东西最轻松,不需要怎么动脑子。
等到自己觉得自己应该读一点有用的书的时候,却发现书买来了,自己已经养成了浅层次阅读的坏毛病——思维步伐已经跟不上稍微有点思维跳跃的书了,这就是觉得很多别人推荐的书读起来非常枯燥的一大原因。
想一想,我们是不是很难再静下心来读完一篇高质量的长文或者高水准的书籍了。如果想让自己读书的时候不那么累,多读一些好书而不是软文鸡汤,提升自己的阅读层次,或许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2、我们没有学会输出自己读到的东西。
大家都知道读书好,多读书更好,但是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读书的时候读不下去感觉没有意思呢?其中一个关键的原因在于,我们读书的时候是一种输入过程,我们不停的输入,却从来没有想过如何进行输出。其实有时候我们只有把自己读到的东西以一种形式输出了,这才算变成了我们自己的东西。
举个简单的例子。
我比较喜欢读历史,在和别人聊天的时候,也经常将一些历史小故事。我不止一次被人问过这样的问题:“你读的东西怎么记住的啊?连一些细节都能记住。我读书却经常读了之后觉得什么也没记住,感觉自己花了那么长时间读的东西没记住什么,浪费了时间。”
我不知道有这种经历的人多不多,反正我之前也遇到了这种问题。
但是你从上面我的几次经历你会发现,我的读书习惯的养成,有一部分原因在于我收到了输出之后的正反馈。我读过的东西,会向外输出(好吧,你或许会认为是装X)。我在输出的过程中,我能明显的感觉到,读过的东西在经过自己的语言重新组织并输出后,获得了新的理解,而且更加能记住了。
人往往对于外部的激励有一种记忆功能,你试想一下,你在跟别人讲历史小故事后,收到了别人的赞赏,这样的话你的内心会获得很大的满足感,觉得自己对别人是有价值的,下次你再想讲这个历史故事的时候,你脑海里不自主的会回想起自己之前的那一次成功讲述。
让你记得更牢靠的是你的上一次成功经历,而不是单纯地记忆力。
同样的,换成是书中的某一个观点也一样,你看别人引经据典,总是觉得别人读书都能记住,我怎么就不能这样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呢?其实吧,那个在你面前引经据典的人,大部分都早已经尝试过了第一次输出,并且获得了正向激励,这个观点或者知识,已经在他脑海里刻下了,很难再抹去。
所以,如果你不想读书那么累,那么你就学会去把自己读过的东西输出吧,输出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向别人转述,也可以动动笔杆子写出来,方式多种多样。输出的过程会让你觉得自己读的东西是有用的,这样才会在外部激励下更有激情去读书,就不会觉得累了,而且输出的过程更加深了你对所读之书的理解。
3、读书没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有一次,我去听俞敏洪的演讲,他说,自己从来没有把读书当成是一项任务或者负担,而是把读书当成是自己的一种生活习惯,就像是吃饭一样。
我后来想一想,可不是吗。大家在吃饭的时候感觉到累吗?你见过谁吃饭吃着吃着突然来一句:“我吃累了,休息会儿,待会儿再吃”?如果把读书当成是吃饭一样,这样就成了你的正常生活的一部分,逐渐变成你的一种生活状态。当读书变成一种生活状态的时候,你不仅不会让你感觉到累,而且还会让你觉得读书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不读书反而让你觉得不舒服,活到老学到老的习惯就养成了。
而且,现在社会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社会,知识处在不断的更新之中,如果不能让自己养成坚持阅读的习惯,很容易变成社会的弃儿。你永远不知道自己今天学的知识在明天是否还有市场,你能做的就是不断的学习,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内存,这样才能跟得上不断加速的社会进程。
反正,我已经确立了直到自己生命尽头都要坚持读书的习惯了,希望你也能养成。
End
我是文一刀,文字是把刀,雕刻思想,解剖问题,喜欢我就关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