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掉一个人最隐蔽的方式就是让他忙到没有时间成长。
一个出租车司机,他每天早上7点就出门,晚上11点才回家,一个月挣5000块钱。这个人是不是特别忙,特别努力?但是我想,他很难不焦虑。因为明年、后年,他还是只会开车,一样这么忙,但是每个月挣的钱很难有上升的空间。
现在大家常说的“996”,也就是“加班文化”,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一周只休息一天或者不休息。我就是这样,每天早上7、8点钟就到,晚上一般要到10点多才回去,没有双休,没有节假日。
但我经常会觉得一天又一天,每一天都是在“循环播放”。为了不让自己焦虑,甚至会在任务清单里添加很多条小任务。
然而,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我好像是在假装很努力,一天天的劳累仿佛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清单,很难说自己有什么实质上的进步。
每天只知道自己做了很多事,很累,却不知道问自己到底有没有在往大目标方向上前进一点点。
大部分人都是这样的:在一天的辛苦工作结束后,已经累得没有精力去想其他的事情了,最重要的就是要好好“犒劳自己”:看电视剧,看电影,看综艺,看段子,点外卖,大吃特吃,购物,玩游戏,睡觉......
好不容易有休息时间,怎么能亏待自己,当然是抓紧一切时间赶紧玩,不然就“亏本”了!
这样子的生活方式,就是已经忙到没有时间和精力来想怎么成长了。接下来的日子,你就只能被生活像“赶鸭子上架”一样推着往前走。
我最近很焦虑,因为我发现写文章好像越来越难了,虽然发现了问题所在,但还没有什么进步。
要是我每天把写文章发文章当成目标来完成,那我就完了,这意味着:未来我只能制造出更多的文字垃圾。
昨天,我找到了解决办法:每天不论多忙,都必须划出至少两小时的时间来学习、看书、听课。让自己有源源不断的高质量输入,而写文章只不过是副产品。
昨天我看文章的时候,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把每一个五年当成一辈子来过,这样你就不止这一辈子。两三年太短,十年太长,五年不长不短,比较可控。
五年后你想要达到什么样的高度,可以在这个目标基础上倒推需要学习的内容和技能,然后再把这些规划融入每一天的生活。每一天,除了完成工作任务以外,必须保证有固定的学习和总结时间,这样未来才不会把自己“忙死”。
再忙也要花时间成长,削掉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甚至用小部分工作和休息时间来提升自己。
如果你总是把问题留给时间,时间才懒得理你这个烂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