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一时整,主持人先用30分钟的时间,播放了五天来的精彩诊断场景,将观众的思绪拉回到了过去五天的精彩诊断瞬间,勾起了许多人的美好回忆。
半小时后,随着视频片断的播放结束,主持人请出了杨老师。
杨老师信步走上了讲台,迎着台下几百双期待的目光,用宏亮的声音开始了他的全面总结:
“尊敬主持人,亲爱的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问候完毕,他直入主题。
“诊断就是找问题,查找问题的根源,以便对症下药。这是一切事物健康发展的基础。”
“对于中国教育,我们怀着一颗诚挚的爱心,结合个人的教育实践,对当前中国教育最核心的部分进行了全面扫描,并逐一作出了诊断。应该说,诊断的过程是虔诚的,诊断的成果是丰硕的,诊断的结论是可信的,每一个问题均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在此,我首先要感谢大家对中国教育的关注!感谢大家对中国教育的倾情奉献!没有大家的集体智慧,就没有今天的成果。”
没错,大家带着使命而来,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与教育情怀,全身心地投入到了五天的教育诊断之中。这是思想的碰撞,是智慧的交融。
杨老师继续说道:
“在诊断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按照教育的流程,从教育目标出发,沿着教育的目标、理念、内容、方法、手段、评价的顺序对当前中国教育进行了系统诊断,分别找到了教育的核心问题所在。”
“第一,对于教育目标,核心问题之一是:知行不合一。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都有着美好的教育目标,但往往写在纸上,挂在口上,贴在墙上,就是很少甚至没有落实在行动上。特别是学校教育,其目标都非常的高大上,但在行动上将目标细化并付诸实践的很少,课程教育教学目标与学校教育目标相脱节的现象严重。
“能否做到‘知行合一’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一切都是作秀!”
杨老师慷慨陈词,继续说道:
“教育目标还有一个核心问题,就是目标过高。这主要出现在家庭教育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等目标在许多家庭普遍存在,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将来出人头地,‘君临天下’,这是受皇权思想的长期熏陶造成的。然而新的时代需要新的目标,皇权思想是精神糟粕,与时代背道而驰,我们必须坚决予以扬弃。”
“因此,对于教育目标,我们重点诊断出了两个核心问题:⑴知行不合一,即有目标,但不落地。这是一个能够落地而没有用心去落地的问题。⑵目标过高,与时代不相融。这是一个不能落地而偏要去落地的问题。第一个问题只要有心、用心,通过目标分解是可以得到解决的;但对于第二个问题,只能换目标,让新目标贴近现实,与时代合拍。对于这两个问题的深入探讨,我们放到下一个驿站进行。”
“第二,对于教育理念,最核心的问题是:理念的先进性问题。这里的先进性不是政治上的先进性,而是指教育理念要符合人性特点,符合教育规律,符合时代走向。从我们的诊断过程中不难看出:在教育的主体上,‘以教师(家长)为中心’与‘以学生(孩子)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均有失偏颇,唯‘自由平等’的教育理念才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符合人性的特点。因此,我们实际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让‘自由平等’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体现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之中?这也是我们在下一个驿站需要讨论的内容之一。”
“第三,对于教育内容,核心问题之一是:如何根据教育目标、学生的成长规律,科学合理地安排教育内容?这是一个非常微观的问题,需要我们从幼儿园开始,经过小学、中学,一直到大学,对每一阶段的教育内容进行逐一梳理。我们要系统领会各个阶段的教育目标,全面了解各个阶段孩子的成长规律,并分别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提出教育内容的设置方案(主要是指课程设置)。核心问题之二是:在小学与中学阶段,历史知识、财务知识严重短缺。这是一个急需填补的空白,但怎么填补?也是一个需要探讨的话题。”
“第四,对于教育方法,核心问题是:如何摒弃灌输式的、居高临下的教育方法,代之以师生(或父母子女)共同研究的探究型方法?这既需要思想上的转型(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来转型),更需要大胆地探索实践,在实践中创新、创造、提炼。在学校教育中,教育教学方法的探究如火如荼,产生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如项目式、翻转式、探究式等等;但在家庭教育上,主要还停留在传统的“专制”和“溺爱”两种教育方法上,“平等尊重”的教育方法还较鲜见,需要我们不断的呼吁与探索。”
“第五,对于教育手段,我们需要明白一点,就是教育手段是工具,它只能为教育活动提供方便,而不能取代教育的本质。那种信息技术决定论的观点需要警惕。多媒体也好,视频也好,互联网也好,大数据也好,甚至即将面世普及的VR、AR也好,它们都是辅助手段,给教育活动带来方便。但它们替代不了教育唤醒人、激励人的本质。教育需要面对面,需要活动载体,需要陪伴,需要榜样。”
“最后是教育评价,存在着三个核心的问题:一是学校教育中,过程评价与成果评价的比例分配问题;二是家庭教育中,如何进行评价的问题;三是中考、高考的评价问题。这三个问题非同小可,我们一并放在下一个驿站去共同探究。”
接着,杨老师在屏幕上打出了如下这张表格。
表7:教育诊断结果
稍作停顿后,杨老师继续说道:
“教育诊断是一次发现之旅,是一次对当前教育的深层透视,目的在于发现问题,找出教育问题的症结所在。这也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应该常态化、制度化。显然,通过这次诊断,挖掘出来的问题是严峻的,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并结合教育实践进行有目的的探究与思考,有些核心问题还可以立项研究。”
杨老师最后指出:
“教育是一项关乎千家万户的系统工程,这项工程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与每一个人形影不离。它需要每一个人的觉醒,需要每一个人的主动参与。教育事业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事业,每一个以此为事业的人应该主动承担起历史使命,去唤醒、去引领、去实践。教育的核心是明心净心、塑造人格,孔子、苏格拉底、蒙特梭利、杜威、陶行知等教育家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了共同的目标,去发展教育,让教育的明天更美好。谢谢大家!”
随着杨老师的一句谢谢,台下随即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大家起立长时间地为他鼓掌,这既是对杨老师五天来工作的充分肯定,更是对他充满睿智的演讲表达深深的敬意!
是啊!虽然五天的时间不算长,但每天的相处相伴,不断地思想碰撞、情感交流,已经在每一个人心中留下了难忘的记忆。特别是杨老师每一次的精彩点评,对每一个参与者来说,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他唤醒了大家的内在需求,激发了大家的探究之心,启迪了大家的聪明才智。尽管他的有些观点还有待进一步探讨,但他不断闪烁的智慧之光,常常让人茅塞顿开、回味无穷。
随着掌声的渐渐平息,主持人走上了讲台,开启了告别之门:
“五天的时间过得很快,现已接近尾声。杨教授全面系统的总结、充满激情的演讲给我们五天来的教育诊断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感谢杨教授的倾情奉献,也感谢大家的全程参与。通过这次的全面诊断以及大家的卓越表现,让我看到了中国教育的希望。让我们共同预祝中国教育的明天更美好!祝大家下一程旅途愉快!顺利!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