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内心深处的自己:内在小孩的觉知与成长

你有真正的了解过自己吗?怎么样才算得上是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遇见到了那个最好的自己呢?

在《我与我:内在小孩的觉知与成长》这本书中,作者凭借自己在心理咨询领域有着十多年的经验,总结出了一套当人深陷严重内耗与关系纠缠时,我们该如何利用自我的觉知来打破限制的方法。

书中说:“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作者并没有任何要强行改变他们的想法,只是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提供一个参考:在成长的途中,我要发出一个微弱的声音,让你知道在任何境遇下,人绝不只有一种选择!”

本书总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探索内在小孩、觉知内在小孩和疗愈内在小孩。本书不仅让我们了解到什么才是内在小孩,而且还教会我们通过对自我的探索和觉察来了解自身内在小孩的创伤来源。

作者把内在小孩的人格分为四个类型,分别是顺从型、攻击型、回避型和完美型。顾名思义,顺从型代表的是听话;攻击型代表的是对抗;回避型代表的是逃离;完美型代表的是掌控。

所以,我们首先就是需要了解自己内在小孩的人格特征,然后通过情绪上的自我觉察去缓解掉这些带有负面的情绪。

由于这些负面的情绪会带给我们许多负面的影响,在本能的条件反应下,你会下意识的躲开这些真实感受,从而造成情绪上头,现实问题却是一件也没办了。

那么,我们该如何去安抚自己内在的小孩呢?书中给我们提供了三个有效的方法:

首先,觉知失控的情绪。

回忆并描述自己最近一次情绪失控时的状态,包括当时的情景、起因、经过和结果,而且,最后你又是怎么样从情绪失控中恢复过来的呢?

其次,缓解负面情绪。

当你感受到愤怒、焦虑和烦躁时,可以将其通过微笑法、叩齿法、呼吸法来让自己的负面情绪平静下来。

第三,化解怨恨与愤怒

宽恕自己:反复与内在小孩进行对话,并觉知过程中发生的一切。

放过他人:正视对方给自己造成的伤害,然后从觉察中放下所有的纠葛,不再去发表任何的评价和看法,并且大胆的承认:“我已经长大,不需要你来满足我,我放过了你,也放过了自己,现在我是自由的。”

有句话说得好:“生活中到处都是美好,是我们失去了发现美好的眼睛和心情。”假如我们从此不再与那些烂人和烂事再度纠缠,你又能拿我怎么样呢?

我们需要培养出用“第三视角”去看待这个世界:跳出自己看自己,跳出感受反观感受,人生只不过是一场通过回忆、实践、角色模拟的训练赛罢了。

每一个生命阶段都会有属于那个阶段的内在小孩,这只是一场体验罢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