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理由
机缘巧合,报名参加正念沙龙读书会,要读这本,正好队友有读书app的会员,可以免费读这本书,我花了五天八小时读完。这是一本读起来非常轻松的书,一边阅读一边学习呼吸保持正念。
读完似乎觉得掌握了自我疗愈,长久喜乐的方法。呼吸正念安抚自己内心的内在小孩,试着与他对话,完成他的心愿清单,让自己疗愈,获得正面能量。当我们照顾好自己的时候,就有更多的能量照顾周围的人,人际关系就自然能恢复和谐,内在心灵就会有更多的平安和慈爱。人际关系的本质是理解与爱,有了理解与爱就可以对你怨恨的人产生慈悲,能够看到他/她也在受苦,甚至帮助她/他脱离痛苦。这就是了悟在发挥作用。具有了悟之后,我们的意愿便成为良善的意愿,行动受到希望提供帮助的愿望所推动,而不是为了惩罚对方。
文中运用很多想象但很形象的文字,指导如何练习(修习)。你的心识就像一个房间,客厅里面是显意识,地下室藏着潜意识(藏识),心行是我们在这个房间表现出来的情绪,它往往在不经意间由藏识里的种子长出来。这就是为什么当我们有负面情绪的时候要和自己对话,发现它的根源,邀请它来到客厅,不是压抑和对抗它,而是觉察和看顾它,拥抱它,用正念转化它。当藏识里都是正念、慈悲、理解、快乐与无畏的种子,我们的心行就是正念、慈悲、理解、快乐与无畏。
我们是父母祖先的延续,与所有众生与非众生都有关联。有时我们展现为父为母,有时我们展现为孩子。当我们微笑,我们是为母亲与父亲微笑,帮助他们释放痛苦。
本书讲述了与自己和解,与周围所有人和解的方法——理解与爱,这里的爱指的是菩萨的心,获得解脱并立愿帮助众生的心,而良好的人际关系会让自己很开心,是幸福的保障。
本书还扩展到保护我们的星球,具备觉知的能力,成为正念之人,正是拯救人类于痛苦之中所需要的。这样的觉察帮助我们明白,地球的环境属于所有的物种,而人类正在破坏环境。
正念、定、智慧(正念、专注、了悟)与最近接触到的瑜伽修行的几个境界(身体、能量、情绪、智慧、极乐)很吻合。
拓展思考
本书主要是在疗愈过去的痛苦,当一个人觉得过去没有任何痛苦的时候,应该可以坦然面对现在和将来了。也许你会对未来感到焦虑,一个好的办法是想清楚自己要什么,自己的梦想是什么,想成为怎样的人,现在就去做,现在就把梦想融进自己的生活,现在就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这样是否就可以安住当下了?如果仍然对未来感到焦虑,这也许就是正常的和情况匹配的焦虑了,不评判地接纳就好。
本书很大的慈悲在于承认父母对孩子造成的伤害,很多时候我们的主流是需要对父母表示感恩,承认伤害是转化的第一步,而不是掩盖。承认伤害,理解父母也曾经是受害者,才能有慈悲之心帮助他们转化他们的痛苦。
当和孩子的互动出现冲突,不道歉而是感谢,感谢孩子的聆听配合让我们的情绪得到疏导,是我们不至于心理出现问题。而道歉是我们做错事了,如果向孩子道歉,会把对孩子的伤害做实,而感谢是强化正向的行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痛苦,不论外表看起来多么光鲜,而与自己和解是化解自己的痛苦的最佳捷径。
精彩书摘(并标粗一些基本概念,都是好句,难取舍,电子版拷贝方便,有点多)
每个人内在都有一位年幼且受伤的小孩。
无法觉察,即是无明。无明导致我们看不到实相:它会驱使我们做出愚蠢的事情,让我们受到更多的痛苦,也令内在的小孩再次受到伤害。
通过正念呼吸和正念的步伐,我们能够滋养正念的能量,并唤醒存在于身体细胞内的觉醒智慧。正念的能量将拥抱和疗愈我们,同时疗愈我们内在的受伤的小孩。
当我们拥抱内在受伤的小孩时,同时也是在拥抱我们祖先的受伤小孩。修习不只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无数代的祖先和后代。
当我们疗愈了自己,人际关系就自然能恢复和谐,内在心灵就会有更多的平安和慈爱。
回来照顾自己吧。
佛教心理学将心识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意识;另一部分是藏识。意识是积极的觉察,西方心理学称之为显意识。要培养正念的能量,我们需要对自己进行的所有活动保持觉察,真正地存在于自己所做的事情之中。无论是喝茶或开车,都保持正念。当我们行走时,觉察自己在行走;当我们呼吸时,觉察自己在呼吸。
藏识也称为根本识,是我们意识的基础,西方心理学称为潜意识。那里藏着我们所有过去的经历,使我们具有学习和处理资料的能力。
心识就像一间房子,我们的藏识是地下室,我们的意识是客厅。心行(亦即心念、心理现象)包括愤怒、悲哀或者是喜悦,是以种子的形式存在于藏识之中。我们有愤怒、绝望、歧视、恐惧的种子,也有正念、慈悲以及理解的种子。藏识就是由这些种子组成的,它像土壤一样,保存和滋养所有的种子。这些种子留在那里,直到我们听到、看到、读到或者想到一些事情触及了其中一颗种子,那颗种子就会让我们感到愤怒、喜悦或者悲伤。当种子成长,在意识的层面显现,进入了我们的“客厅”后,我们就不再称它为种子,而是一个心行。
当有人说了一些话或是做了一些事情惹恼了我们,触及我们愤怒的种子,种子就会在心识中显现,成为愤怒的心行。
正念和愤怒都是我们自己。正念不会压抑或者对抗愤怒,而是觉察愤怒和看顾愤怒。
我们知道,体内有毒素。如果血液不能正常循环,就会积累毒素。为了保持身体健康,我们需要排除这些毒素。当血液循环良好之时,肾和肝就能执行它们的任务——排出毒素。按摩身体可以帮助血液循环。
我们的心识同样会出现循环不良的状况。我们体内可能会有痛苦、苦楚、悲伤及绝望的“硬块”,这是心识的毒素,我们称之为结使或心结。用正念的能量拥抱痛苦和悲伤,就是学习按摩我们的心识。当血液不能正常循环,身体的器官就不能正常运作,我们因此生病。当我们的心灵不能顺畅循环,我们的心就会因此生病。正念能够刺激和加速整个痛苦硬块的循环流动。
如果我们要解开害怕痛苦的心结,就应逐步容许它们流动上升到我们的“客厅”,并学习用正念拥抱和转化它们。
正念是一股强大的能量,能够觉察、拥抱以及看护那些负面的能量。
每一次你给心结沐浴一次正念,痛苦的硬块就会柔软很多。因此,每天给你的愤怒、绝望和恐惧一次正念浴,每天这样带它们上来,然后让它们返回“地下室”,经过多日或者数周后,你就为自己的心灵创造了良好的循环和流动。
正念的第一个功能是觉知而不对抗。一旦觉察到自己内在的小孩,正念的第二个功能就是拥抱他。这是非常愉悦的修习。我们不再与自己的情绪对抗,而是好好照顾自己。正念带着它的盟友——定,觉察内在的小孩,然后温柔地拥抱他,只要几分钟情绪就能舒缓。痛苦可能还在,但我们不再受苦。觉知和拥抱内在小孩后,正念的第三个功能是舒缓和减轻难熬的情绪。
正念的能量除了包含“定”的能量,也包含智慧的能量。定,帮助我们专注于一个事物。有定,观的能量便会增加,智慧随之而来。智慧拥有令人解脱的力量。
如果正念存在,我们又懂得如何持续保持正念,定就会同在;当我们懂得持续保持定,智慧亦会到来。正念的能量帮助我们深入观察,获得所需的智慧,我们因此能够转化负面情绪。
没有人可以独立存在,我们必须相即(相互依存),与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物相连。
我们传递思想、语言以及行为——“业”,给我们的孩子以及这个世界——那是我们的未来。
带着正念的能量行走,我们在每一步中都看到无数代的祖先及后代与我们同行。
我们受苦,因为我们陷入一个分隔、独立的“我”的概念之中。当我们深入观察后,我们可以修习“无我”,了悟没有一个独立存在的“我”,我们与所有的祖先,与所有的生物以及非生物相连。
有时候我们的父母充满爱,有时候他们充满愤怒。他们的爱和愤怒不仅来自于他们,也来自于所有的祖先。我们明白这一点之后,就不会再抱怨父母令我们受苦了。
有时候我们没有动机而做了一些行为,无论如何,这确实是一个行动。“习气”在推动我们,它推动我们做一些自己不自觉的事情。有时候我们行动,但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甚至我们并不想做的事情,我们还是做了。有时候我们会说:“我不想这样做,但有很强烈的力量推着我做了这样的事。”这就是种子,这就是习气,它可能来自我们很多代的祖先。
我们继承了很多东西。具有正念,我们就能觉察我们体内来自祖先的习气。我们可能会发现,父母或者祖父母在某方面也跟我们一样柔弱;我们可以觉察到来自祖先的负面习气,但不给予批评;我们可以向自己的弱点和习气微笑。有了觉察,我们就可以选择,选择以另一个方法回应,让我们能够在当下便停止痛苦的循环。
通过修习正念,我们觉知到习气在产生作用,这是正念带来的第一个觉察。之后,如果我们有兴趣,念和定会帮助我们看到自己行为的根源。那个行为可能受昨天发生的一件事的启发,但也可能这个行为已有300年的历史,源自我们其中一位先祖。一旦觉察了自己的行为,我们就可判断是有益或无益,如果对人们无益,我们就可决定不再重复。如果我们能觉察自己的习气,对思想、语言及行为有更多的觉知,我们就不单转化了自己,也转化了播下种子的先祖。我们不仅是为了自己修习,也为祖先、后代,以及为整个世界修习。
如果一个人能够面对挑衅行为,保持冷静和微笑,这个世界就有更多机会得到和平。
我们出生的时候,恐惧和我们同时出生。随着原始恐惧而来的,是原始欲望。即使我们长大成人,原始恐惧和原始欲望仍然存在。
恐惧和欲望来自同一源头。我们害怕死亡,欲望便由此而来,我们期盼有人能够帮助我们生存。每时每刻,我们都期待着这样的人来临,帮助我们,保护我们。我们感到无助,因为无法单靠自己个人生存,我们需要另外一个人。深入观察欲望会发现,我们每一个欲望都是这个原始欲望的延续。(儿子说过一句很有哲理的话:都是为了生存)
佛陀讲过关于“知足”的修习,就是在此时此地获得觉知。
如果我们有安全感,就可能不会再有更多的欲望。我的小屋够好了,小屋有很多窗门,外部景观非常漂亮,我不需要更大的。我们已有很多幸福快乐的条件,不需要到未来追逐,追求得到更多,我们所拥有的已足够。一旦我们实践这个生活方式,我们立刻能成为幸福快乐的人。
很多人无法脱离影像的世界。有了正念的能量,我们就能够觉知:以前痛苦的经历只是影像,不是真实的。如此,我们就能看到生命中的美好,知道快乐地活在当下是可能的,那时我们就有能力改变整个境况。
了解痛苦能够带来慈悲与爱。没有理解、爱以及慈悲,就不可能得到幸福。我们的理解和慈悲都来自对痛苦的了解。当我们明白痛苦,就不会再抱怨;当我们接受痛苦,就会具有慈悲心。
因而,痛苦是有用的。
疗愈恐惧的种子:我会老,会病,会死,我空手而来,空手而去。我所造的业是我唯一的所有。我无法逃离我的行为(业)的后果。我的行为(业)是我站立之地。
当我们邀请恐惧的种子浮现时,最好已懂得看顾自己的愤怒。恐惧给予愤怒生命,当恐惧出现,我们失去了平静,就会赋予愤怒生长的土壤。恐惧来自无知。除了恐惧,缺乏理解也是愤怒的主要原因。
只有当我们与自己建立起真正的友情,我们才能在各方面得到转变。如果我们想与曾经伤害过自己的家庭成员或者朋友和解,我们首先要好好地照顾自己。如果我们不懂得聆听自己,又怎能聆听其他人?如果我们不懂得觉察自己的痛苦,就无法获得和谐的人际关系。(渡人先渡己)
每个人都会产生一点身体或者心理疾病,最佳的疗愈方法就是开始停止一切,全然地活在当下,让身心自我疗愈。当我们注意呼吸,出入息就能够变得平静与放松。当我们专注地行走,脑子里不想什么其他的事情,也不被任何东西带走我们的注意力时,我们就已经开始疗愈了。
当我们的心被强烈的痛苦牵引时,返回平静放松的出入息会对此有帮助。如果我们能够这样做,当痛苦的感受再次来临的时候,我们就能接受它,而不是受它牵引而令自己痛苦不安。我们不与痛苦的感受对抗,因为我们知道这也是自己的一部分,我们并不想与自己对抗。痛苦、恼怒与嫉妒都是我们的一部分。当它们浮现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吸气与呼气让它们平静下来。平静、沉着的呼吸能够安抚这些强烈的情绪。
当我们的情绪平静下来,我们就能够看到自己痛苦的根源,也能看到导致我们受苦的人其实也承受着痛苦。很多时候,当我们面临痛苦的时候,我们会认为自己才是唯一受苦的人,其他人都是幸福快乐的。但事实上,伤害我们的那个人也遭受着很多痛苦,而且不懂得处理自己强烈的情绪。通过觉察吸气,生起正念的能量,我们便能够得到智慧,自主地处理自己的痛苦,获得慈悲帮助别人处理痛苦。
我们静躺着,只是吸气与呼气,享受感受身体存在的时光。我们给自己的身体一个机会,不做任何事情,只是深度放松——向身体传送关爱。我们从注意整个身体开始,然后注意身体的不同部位。(身体扫描)
每一步都是一个目的,方法与目的没有分别。
没有道路通往幸福,幸福的本身就是道路;没有道路通往开悟,开悟的本身就是道路。
当你开始懂得以正念看顾自己的身体时,你就可以开始进入感觉的领域。当你静观感觉,你就能够觉察每一个升起的感受,无论它是愉悦的、不愉悦的,还是中性的或者是混杂了不同感受的。照顾痛苦的感受之前,我们需要学习照顾那些不痛苦的感受。
我们如何能够得到足够的喜悦与幸福以处理我们的痛苦?释放、放下是第一件要做的事。喜悦来自放下,来自没有牵挂。
喜悦与幸福是无常的。它们需要不断地灌溉才能长期与我们在一起。如果我们不懂滋养喜悦与幸福的艺术,它们就会死亡,我们也会失去享受喜悦与幸福的能力。喜悦与幸福拥有滋养与疗愈的功效,但它们不足以转化静躺在心识底层的痛苦。
有一天,佛陀与多名出家众坐在树林里。有一名农夫经过那里,他刚刚丢了他的牛,这些牛跑走了。农夫问在座的出家众是否看到有牛经过。
佛陀回答说:“没有。我们没有见过你的牛经过这里。你或许应该到其他的方向寻找。”当这名农夫走后,佛陀面向这些出家众微笑着说:“亲爱的朋友,你们应该很高兴,你们并没有牛会失去。”
喜悦与幸福的第一个来源是放下。但仅仅放下还不够,我们只能获得短暂以及表面的快乐。正念是快乐幸福的第二个来源。如果我们有足够的喜悦与幸福,就能够处理内在的痛苦的情感、忧愁与悲伤。
当我们觉知到痛苦来自影像而不是当下的情况,就能够幸福快乐地活在当下。这就是正念与正定的力量。
我们回避内在的小孩,其中主要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害怕痛苦。这是由于在藏识与意识之间,存在着心识的一个部分,被称为末那识,它引导我们追求快乐,逃避痛苦。末那识是我们误以为有一个独立的“我”的原因。我们痛苦是因为掩埋在末那识之内的歧视与妄想。
痛苦就是道。借着痛苦我们得以看到了悟、慈悲与爱之道。深观悲伤、苦楚以及痛苦的本质,我们能够看到解脱之道。如果我们不懂什么是痛苦,就无法走向佛陀,也没有机会接触安宁、接触爱。正是因为我们曾经历痛苦,所以现在有机会辨认出通往自由、爱以及理解的道路。
没有理解、慈悲与爱,幸福不可能实现。如果我们不懂自己的痛苦与别人的痛苦,爱不可能出现。接触痛苦帮助我们培养慈悲与爱的情感。欠缺理解与爱,我们不能幸福,也不能令他人幸福。所有人都拥有着慈悲、谅解、快乐与无畏的种子,如果我们持续逃避痛苦,这些种子就没有机会成长壮大了。
正念帮助我们真正存在,觉察并拥抱痛苦,而不是逃离。
当意识修习专注力(正定)的时候,专注的对象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彼此平等的。如果意识能够集中在这些对象之上,智慧自然会出乎意料地快速来到。
由于觉知到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于是我们终于了悟,其实并没有什么东西是我们可以真正拥有的。
拥有了正念,我们可以转化末那识。通过正念呼吸,我们可以帮助意识深观,觉察末那识的所有妄念,同时觉知智慧的种子的存在,掩埋于藏识之中。当末那识转化后,它便成为了“无分别智”。
拆除了被了解的对象与了解的主体之间的屏障,真正的了解才会发生。
我们给予是因为,有人需要我们给予东西,这是非常自然的行为。
如果我们没有选择逃离痛苦,而是觉察它、拥抱它、深观它,痛苦就会开始转化,自在与了悟随之而来。
在我们的人生中,我们需要了知自己需要什么,这样才能够称得上是幸福。另外,我们还需要了解家庭成员、社区以及社会人员所需的幸福条件。当我们知道他们需要什么的时候,就能知道怎么做。有了目标,我们采取行动给予他们所需的东西:充足的食物、民主以及自由。当我们有了目标,我们就能确定自己的行动——我们要做的工作是带领社会走向积极正面的方向。我们要确定自己所做的是好还是坏,检视自己所做的是否能走向自己的终极目标。
我们可以返回自己内在的“家”,与自己的内在小孩讲话,聆听内在小孩并直接给他回应。我一直在这样做,即使我从父母那里获得了爱与关怀,这个修习仍然给予我很大的帮助。那小孩还在那里,或许仍深受伤害。我们忽略内在小孩太久了,是时候返回内在,抚慰、关爱、照顾这个内在的小孩了。
如果我们没有能力转化内在的痛苦,我们将会把自己的痛苦传递给下一代。所有的父母都曾是五岁的小孩,脆弱,易受伤。
当你的母亲还是五岁的时候,她同样脆弱,易受伤害。她可能很容易就忘却了受过的伤害,也可能因为没有老师或者朋友的帮助,而使伤口与痛楚仍留在她之内。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候,母亲会对你不够仁慈。如果你可以看到母亲是一名脆弱的五岁女孩,你会很容易慈悲地原谅她。这名五岁的小女孩,一直在你母亲的内心,也在你的内心。(我一直觉得没有爱的人往往是因为他也不曾得到过爱。但是用爱心去感化一个人不知道有多难,很多时候还是要自己领悟吧。)
所有人,父母以及孩子,都可以一起修习疗愈在自己以及子女内心的受伤小孩。这是一项迫切的修习。如果我们能够成功修习,就能够重建我们与家人之间的沟通,取得相互的理解。
我们也在自己孩子的内心,我们也会将自己完整地传递给他们。我们的子女是我们的延续,我们的子女就是我们自己。他们将会把我们带到遥远的未来。如果我们能在闲暇时,以慈悲之心善解人意地关爱我们的孩子,他们将能获益,也能为自己、为他们的孩子以及未来的后代建立更美好的未来。
如果我们有回到过去的倾向,令自己活在痛苦的回忆中,那么当下就要觉知:我们与内在小孩一起回到了过去,再次体验了同样的经历,那种恐惧的感觉以及内心的欲望。返回过去的痛苦记忆会成为习气,我们不想这样做,因为这样做没有用。
我们应该做的是与内在的小孩对话。我们邀请他显现,熟悉当下时刻的生命,安住在当下。这是一种修习,也是一种训练。当我们安住当下,便不会为过去造成的伤痛受苦。在当下,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美妙、正面的条件。我们拉着内在小孩的手一起玩耍,深深地接触生命的美妙,这就是修习。由于我们有追忆过去的自然倾向,有时我们需要他人支援,若是此刻有信任的人帮助我们,修习会更容易。
如果我们用十五分钟这样与内在脆弱的小孩讲话,将能发现埋藏在心底深处的原始恐惧。就像煮一壶水,水滚了,蒸汽会推动壶盖。如果我们移除盖子,蒸汽就会从壶里散发,问题就不存在了。蒸汽不再制造压力,因为它已经被释放了。
同样,如果我们与内在的小孩讲话,以觉知的光芒接触儿时的原始恐惧,疗愈就由此开始了。我们需要安抚内在的小孩,虽然那恐惧感是真实的,但已没有了存在的基础。我们已经是成人了,可以保护与守护自己。
如果我们没有机会在儿时表达自己,那就现在给内在小孩表达自己的机会。
我想告诉你,生命是美妙的,有许多清新与疗愈的元素。让我们不再沉溺在过去的痛苦之中,不再一次又一次地活在过去,体验过去的痛苦。
我们的内在非常完满,不需要其他人帮助我们成为自己。
如果在童年时曾受过严重伤害,我们很难再信任与爱别人,也很难接受爱进入我们。
每一次我们主动与人互动而不妄加判断,都能帮助我们正念觉察:我们的思想、言语与行动都不仅仅是自己的,我们的祖先每天都存在于我们内心之中。有了这样的了悟,我们就能够找到方法与别人和谐相处,不制造矛盾。
作为孩子,我们发愿要做的与父亲所做的不同,但当我们有了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我们常常重复父母的习气。这是轮回之轮,一代又一代延续人生的痛苦。我们修习是为了切断轮回之轮,停止我们继承的不良习气,阻止它影响我们与下一代的关系。
佛陀说:“无论来临的是什么,修习深观其本性。”当我们明白了本性,明白怎么会变成这样,我们就踏上了解脱的道路。
修习深观是帮助开阔心胸直至无量大的唯一方法。一颗可以量度的心不是一颗真正的大心。真爱由四个元素构成——四无量心。它们是慈、悲、喜、舍。我们修习这些元素,能令我们的心扩展到无限大。当我们的心开始开阔,容量变得更大,我们就能够学会包容,学会接受任何痛苦。那时,当我们拥抱内在的痛苦,就不再受苦。
佛陀用一个比喻形容无量心。当尘埃落入水杯,我们会拒绝再喝杯中的水,我们会倒掉它。但如果尘埃落在大河中,我们会继续饮用这些水。河流广大,足以接受那些尘埃,因此我们也会喝那条河里的水。(这就是心胸宽广吧。)
如果我们的心足够宽广,我们便能拥抱痛苦而不受苦。忍耐,并不是要我们压制痛苦。
修习慈心禅(Metta Meditation)
Metta的意思是“慈心”,它的根源字mitra,是朋友的意思。
慈心禅帮助我们成为自己与别人的朋友,我们由这个愿望开始:“愿我能够……”然后,我们超越这个愿望的层面,深入观察所观照的对象的正面与负面特征,这里所指的对象是我们自己。希望能爱的意愿还不是真爱。我们深入观察,身心投入,希望能够明了。我们不仅仅是重复句子,也不是自我暗示。我们深观自己的身体、感觉、认知、心理活动,以及自己的心识,只需数星期,希望能够爱的愿望将成为深切的动机。爱将进入我们的思想、语言以及行动。我们将注意到,自己变得和蔼、快乐,身心都轻盈了。
修习慈心禅首先以自己为对象:“愿我……”我们懂得关爱与照顾自己之前,我们并没有很多能力帮助别人;然后,我们修习以其他人为对象,“愿他/她……”“愿他们……”——先由自己喜欢的人开始
愿我安详、幸福、身心自在。
愿我平安,远离伤害。
愿我从愤怒、伤痛、恐惧与焦虑中解脱。
愿我学习以理解与爱的眼睛看待自己。
愿我能辨识与接触内在喜悦与幸福的种子。
愿我学习确认与了解内在愤怒、渴求与妄想的来源。
愿我懂得每天滋养内在喜悦的种子。
愿我能够活得清新、安稳与自在。
愿我从依恋与厌恶中解脱,但非麻木。
让我们变得更有智慧一些,不要灌溉对方心中的暴力与愤怒的种子。
每一次愤怒显现,我们都不说或不做任何事,我们应返回内心,照顾自己的愤怒,修习深观,去接触和确认痛苦的源头。
我们可能得到的第一个领悟是:痛苦的主要来源是我们内在的愤怒种子,其他人只是第二个因素。我们看着那些为我们带来痛苦的人,明白他们不懂修习、不懂控制以及照顾内在的暴力。受过许多苦的人,成了自己的痛苦的受害者,而他又持续受苦,并令身边的人受苦,这是自然而然的过程。他需要的帮助多于惩罚。这是我们得到的第二个领悟。
我们可以有更进一步的了悟。如果那个人需要帮助,谁来帮他呢?我们觉知到,自己比任何人更了解他,我们有责任帮助他。当帮助他的意愿生起的时候,我们知道,愤怒已经转化为慈爱,我们已不再受苦。我们感受到爱和慈悲的推动,能够帮助他。我知道很多年轻人,他们在梅村修习后,都能回家帮助他们的父母。他们不再恨他们的父母。
如果修习拥抱与深观后,我们仍未转化自己的愤怒,那么我们需要在24个小时之内告诉对方。我们没有权利收藏愤怒超过24小时,我们必须告诉对方。将愤怒藏起来对自己的健康也很不利,我们应该告诉对方,我们很愤怒,我们正在受苦。如果认为自己不能冷静地说出来,我们可以在一张纸上写下来。
帮助和解的三个句子:“亲爱的,我感到愤怒,我在受苦,希望你能知道。”“我正尝试做到最好。”“请帮助我。”
“现在我正在受苦,我要与你分享,我需要你的支援。”如果你能够写下这个句子,表示你已经征服了你的骄傲。很多时候,当自己受到伤害,我们宁愿走进自己的房间,独自哭泣,也不愿接受对方的任何帮助。这就是我们内在的骄傲在产生作用。我们希望让对方知道,没有他,自己也可以生存,借此惩罚对方。
写一封和解信。我们可以这样写:“我亲爱的朋友,我可能是错误认知的受害者,我在这里写下的未必能反映事实。但这是我所经历的,是我内心的真正感受。如果我的认知有错,请指正。如果我所写的内容有任何错误,让我们坐下一起深观,借此澄清这个误会。”写信的时候,我们用爱语。如果一个句子写得不够好,我们总是可以重新开始,写另一句更有善意的句子。
我们是自己所爱的人的最好的医生、最好的治疗师,因为我们是最了解对方的人。
一件艺术品的概念与创作就在日常生活的时刻产生。写下一首音乐或者一首诗的时候,只是替“婴儿”接生的过程。这名“婴儿”一早已经在我们之内,等待我们接他出生。如果“婴儿”不在我们之内,即使我们坐在书桌前很多小时,也没有东西可以接收,我们不能生出任何东西。我们的领悟、我们的慈悲以及我们的能力,写下一封感动人心的信,是我们修习的树上盛开的花朵。我们应该善用生命的每个时刻让智慧与慈悲绽放。
当然我们都曾经犯错,欠缺善巧,曾经令身边的人受苦,但这并不妨碍我们重新开始,让事情在明年变得更好,甚至在下一刻就变得更好。
我们可以这样向对方说:“亲爱的,我知道在过去几个月或几年中,你受了许多痛苦。对你的痛苦,我需要负起部分责任。我不够正念,未能全然明白你的苦恼与困难。我可能说了什么或是做了什么令情况更糟。很对不起,我并不想这样。我希望你幸福、平安、自在、喜悦。但未能对你以及对你的苦恼有足够了解,有时我不够技巧,可能给了你一个错觉:我希望你受苦。但这并不是真的。请你告诉我你的痛苦,我就不会犯同样的错误。你的幸福是我的幸福的关键。我需要你的帮助,请告诉我你的恐惧、你关心的事和你的困难,让我更容易帮助你。”这样的语言来自正念的觉察。
很多人不够正念去觉知子女的困难、苦恼、愤怒和痛苦。父母应该懂得向孩子诉说心声。透过学习这样讲话,我们可以重建沟通,与子女和好。和解的进程由此开展。
每个人都明白和平必须由自己开始,但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怎样做。当我们生起正念的能量,痛苦即转化为理解与慈爱,要和解就不难了。在这个阶段之前,和解是不可能的。因为骄傲、愤怒和对痛苦的恐惧阻碍了我们。当我们拥有正念之后,理解就会渗入我们内心的土壤,慈悲的甘露随之涌现。
我们没有必要沉溺于自己的心结之中,内疚不已。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过去的并未消逝,过去还以现在的形式存在着。如果我们懂得深入接触当下就能接触过去,甚至改变过去,这就是佛陀的教导。
我们应该持续修习正念,持续与自己和解,直到我们看到饥饿的儿童的身躯就如同见到自己的身躯一般;感受所有物种身体的痛楚就如同自己的痛楚一般。那时,我们将了悟何谓无分别,何谓真爱;那时,我们将能够以慈爱的双眼观察众生,将能够真正做到帮助他人脱离苦难。
我们修习是为了再次学习怎样步行、呼吸以及安坐。我们将再次学习能令整个步行充满安详与喜悦的步行方式;再次学习能令呼吸感受到安详、朝气、慈悲的呼吸方式;再次学习能令吃早餐都充满自在与喜悦的感受的进食方式。
那个令我们受苦的人,他的内心也有痛苦,他还没学会处理痛苦的方法,因而他持续受苦并令别人受苦。如果其他人理解他,知道怎样帮助他处理他的痛苦,他们就不会因他而受苦,甚至可以帮他少受一点苦。
如果我们的内在存有慈悲与理解之心,即使他望着我们,并说一些残忍的话,我们也是受保护的。我们内心非常清楚,对方正在受苦,他无法处理自己的痛苦,他需要关爱、帮助。当我们拥有了这样的理解与了悟,我们就受到了保护,我们不会因他所说的话或者所做的事受到伤害。
我们能够生起一个意愿,推动自己做些事情——不是回应,而是做些事帮他减少痛苦。理解与慈悲能够保护我们,就像我们懂得如何使用煤气或电力,令我们不再害怕使用煤电。
我们不应让过去或者未来的幻想毁掉我们,它们只是如鬼魅一般的存在。这就是我们一直训练自己活在当下的原因,这是我们必经的修习,是我们的道路,通往和解的道路。
当痛苦升起的时候,无论是愤怒、沮丧、失望,都留在那个痛苦的感觉之中,并欢迎它的来临。向它打招呼,温柔地拥抱它,与它和谐共处。当我们接受痛苦并作好承受的准备,它就无法再次困扰我们了。
如果你身处这样的境况,可能会很苦恼,认为自己被误解,是不公义的受害者。你以为,只有当人们停止误解你,你的痛苦才能平息。但你可以采取其他的方式来改变现状:接受这种境况。
是的,无论别人如何看待你,都只是他们看事情的方式而已,对于我自己,根本没有任何苦恼的理由。
只有活出我的生命,以我的行动、言语,才能向自己证明,我有善良的目的——和平与和解。当我们能够这样做的时候,痛苦就不会困扰我们了。
痛苦由误解、愤怒、憎恨及无明造成。如果依赖别人去消除痛苦的成因,可能要等很久。我们应该更进一步,通过专注力与洞察力观察身边的人,觉知他们的痛苦,知道这一切痛苦源自他们的思维方式、行动方式以及说话方式。如果我们能像他们一样受苦,就能帮到他们。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行动,转化痛苦,孕育智慧与慈悲之心来帮助他们。
佛陀是人类中被称为“觉者”中最美丽的一个例子。在历史上,我们有直立人、能人、智人的称谓,现在我们又有了“觉者”这个词语。
当人类意识到,自己将会生病、会老、会死……这样的意识带来的焦虑、恐惧以及苦恼会引致身体的不适。
具备觉知的能力,成为正念之人,正是拯救人类于痛苦之中所需要的。这样的觉察帮助我们明白,地球的环境属于所有的物种,而人类正在破坏环境。当人们真正能够觉察到这些事情,觉知到痛苦来自政治压迫,自社会不公平时,他们将能够停止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并帮助他人也一起停止,然后走向生命的另一端——不再毁灭我们的星球。
我们的觉知带来焦虑与苦恼,但如果我们懂得运用觉知以及正念,就能够明白自己身处的环境,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以期获得转化,带来和平和幸福,拥有更好的未来。
我们就这样自在地坐着,如一个没有痛苦、没有忧虑的人。佛陀教导我们,当我们进食的时候,不要容许自己在思绪与交谈中迷失。我们应该安住在当下,深深地感受食物。
菩提心是觉悟的心,是初学者的心(初心)。为了帮助在我们周围受苦的人,我们发愿修习并转化自己的痛苦,此刻的心非常美丽。这是菩萨的心,获得解脱并立愿帮助众生的心。有时我们称之为爱心,因为我们为爱修习。我们不是仅仅尝试远离痛苦,我们想得到的更多:我们希望转化自己的痛苦,希望得到解脱,希望帮助更多人转化痛苦。
作为在家的修习者,我们应该保持初心的活力,因为这是能量的强大来源,我们能从中得到滋养。有了这种能量来源,我们能够深入修习戒律,拥有足够的能量应对和克服修习道上的各种困难。培养爱心,保存初心,滋养菩提心是非常重要的修习,不要让它在两年或三年后消失。
我保持了很久的初心,享受保持初心的幸福——这不是说我在修习的道上没有遇过阻碍,事实是,我经历过很多障碍,但我没有放弃,因为在我的内心有菩提心、初心,它们总是非常强大。
你必须清楚地明白,只要初心还在你心中,只要它还有力量,你就不用担心。即使在修习道上遭遇很多困难,你将能够一一克服它们。但当你感觉到在你之内的初心开始微弱,你要知道这是很大的危机,因为当你的菩提心、你的初心无力的时候,任何事情都会发生。所以不要让初心转弱。不断滋养你的初心,在你的生命中坚持做一位菩萨,你将成为幸福的人,能够为很多人带来快乐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