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残游记》第二回的小标题“历山山下古帝遗踪,明湖湖边美人绝调”上看,顾名思义,就是这一回写了两件事,一件事是游览观光——写景,另一件事是看美人听曲——写人写事。
这里还要书接上回,前面写得如此热闹,却原来是场大梦,看似与主题没啥关系。我想,必须把整篇小说读完以后才能见分晓,说不定是作者故意埋下伏笔,用一场梦来预示着什么。无论如何,这场梦描写的足够精彩,可以给我们写作时带来启迪。
第二回依旧精彩。先写架一叶扁舟,划至历下亭,没什么意思,又到铁公祠。其中“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一盏寒泉荐秋菊,三更画船穿藕花”,对于熟悉济南这座城市的人,应该不会陌生的。
前半部分,描写了很多景色,千佛山,水仙祠,一直到鹊华桥,才把下面听书的事引出来。
前半部分的写景,完全可以说就是一篇上佳的游记,作者不喜欢的地方一语带过,喜欢的景色浓墨重彩,有远有近,有粗有细,有详有略。读着读着,自然而然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这里面也有伏笔,“如此佳景,为何没有甚么游人?”不但如此,用景区的冷清,还衬托出后面的极尽热闹。
后半部分比之前更要精彩,读过以后,让我似乎在戏园里无法走出来,完全沉浸在说鼓书里不能自拔。很长时间,猛然想起了上学时学过的课文《口技》,如出一辙,对场景的描写就是出类拔萃。比如“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这时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而《口技》里也有,“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大段的描写,无法全部引用,第二回中写人写景写事,达到了巅峰,写得高潮迭起,看得心潮澎湃,
我在读《老残游记》之前,也做了功课,查了许多资料,看了很多名家的评论。我们没有什么文学底蕴,自然也不会站在很高的角度来读这本小说。只是从中能够学得一二,非常小小的一点营养,也就知足了。
《老残游记》是晚清四大著名谴责小说,许子东说,它们都有 两个基本规律,第一,主人公都是三种人,官员、民众,知识分子读书人。第二,它们的主要故事,都是民众被官员压迫欺负,读书人的记录同情愤怒,却什么也做不了。
我们在读的时候,尽量不去往谴责上去想,只是单纯地学习刘鹗写人写景的手法。深入思考后,对自己提高写作水平有极大的帮助。据说,刘鹗是学数学的,会医术,治理过黄河。他写这部小说,只是为了替他的兄弟还债。谁能想到,这部《老残游记》,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世界文学名著了。
只是读了《老残游记》的一小部分,已经让我爱不释手了,虽然还没有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但是已经下定了决心,每周读一回,每次写一篇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