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朋友聊天,又扯到文学,小说。我是读不进中国小说,多看的是外国小说。我可不是崇洋媚外。艺术与崇洋没有内在关联。我只是觉得,中国小说的叙述,大多不怎么吸引人,也许是体制味的浓的原因。相对于中国古典小说,现代小说并未沾染一点古典气息。现代小说不写历史,只写生活,写时代气息。这一命名和追求,似乎于文学之灵魂有了“隔世”的感觉。但文学要发展,作家要生活,文学得在它的现实箱体运行,自然,它也能自生风格,成为中菜。小说并不代表主流文学,评论总是机械式加装裱框,尤其近年来,中国文学评论家越来越多,批评家越来越少。乍看一片繁荣景象,但网上的声音,对于文学评奖及一些出版,并不公正。其实文学的公正也不是由评论界的声音来决定。从经济的角度,“文学事业”融进了商业模式,也就从此,“文学的繁荣”,是由操持文学的一些机构团体来把持,“高度”也在这里。而网络文学的兴起和繁荣,似乎自觉与不自觉地挤进了文学之门。从非主流正在成为主流。虽然,身份与地位无法以“名门正派”自居,但也正积极济身文学大海,以不可挡之势,以它自由的意志,向着文学的本质,掀起了“文学革命”的热潮。也许,未来的文学,最终会由文学自身来决定,作家的身份不再是官方的命名,而是自然的身份。作家的身份,是由社会团体,民间组织,读者认同来界定,才是文学赋予每个作者的真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