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概要
1、大纲:了解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以后走向独裁帝制,北洋政权在护国战争后分裂的过程
2、时间跨度:1912年—1916年
3、重要名词:宋教仁案件 二次革命 护国战争 军阀混战
4、重要人物:孙中山 袁世凯 宋教仁 蔡锷
空头总统?
民国初期,各方势力在政治舞台上轮番表演,孙中山辞职,袁世凯成功当上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许多革命党人以为革命已经成功,民国已经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已经颁布生效,它会大大约束总统袁世凯作为元首的行为;且民国的内阁已经组建,会依法行政,国家会走上正常发展的道路。
这只是革命党人的一厢情愿。
国家军事建设方面,袁世凯一直亲自掌管。新总统趁机扩编北洋军事武装,把新军从9个师11万人,扩大为新式陆军20个师,共约30余万人。
实业救国:要想富先修路
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把精力全部放到实业救国方面。他开始了大规模的全国巡回演讲,宣传他亲自制定的伟大的《建国方略》、《实业计划》等国家总体建设规划和实业目标,包含国家铁路建设计划。他表示要“舍政事,专心致志于铁路之建筑,于十年之内筑二十万里之线”,认为“立国铁路愈多,其国必强而富”。
孙中山设想中的情景是:工厂遍地、机器轰鸣、工人忙碌、高楼林立、火车穿梭于原野、轮船进出于海港。。。
宋教仁被刺案
政府内阁方面的事宜,孙中山全权交给同盟会的著名领袖人物之一:宋教仁。
宋教仁此时的身份是国民党代理理事长,他深受西方资产阶级议会政治体制影响,为了能够打造理想中的中华民国国会,他做了几件事:
1、征得孙中山同意,于1912年8月将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
2、为了增加对两院席位的控制,把黎元洪为首的共和党等党派拉入国民党内;
3、在当年年底的首届国会选举中,国民党取得了国会中参、众两院的多数席位。
宋教仁感到大局已定,准备北上北京组建以国民党为核心的内阁政府。
他哪知道,以上一系列行为已经严重触动了准备行使独裁权力的总统袁世凯。随后发生了1913年3月的宋教仁被刺杀事件,众人皆知幕后主使,举国哗然。
二次革命
袁世凯终于露出了其反动面目,主动发动内战,欲消灭南方的革命力量。
“宋案”惊醒了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他们召开军事会议,研究讨袁事宜,并敦促南方各省独立,江西、江苏、安徽、上海、湖南、福建、四川、广东相继宣布独立,通电讨袁。
此后的战斗中,由于国民党政治上软弱,党内领导层存在意见分歧,加之兵力不足,行动迟缓,粮饷缺乏,又无统一部署与指挥,以致逐步丧失军事主动,最终国民党军队被击败,南方7省的控制权全部丧失。
孙中山、黄兴等再度逃亡日本。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二次革命是辛亥革命的后续之战,也是最后一战,他的失败标志着辛亥革命的结束和失败。其失败的原因有:
1、客观上来说,革命派面对着远远超过自身力量的反革命势力;
2、资产阶级革命派自身具有的,对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3、革命党内部认识不统一、号令不统一,失去主动性和很多机会;
4、革命前后缺乏广泛的人民群众基础,革命胜利后没有落实“平均地权”。
从此,中国的政治斗争转向全国进步势力反对袁世凯北洋军阀专制统治的斗争。
护国战争
国民党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在名义上统一了中国南北。
袁世凯通过出卖主权,先后取得了日本、俄国、英国等帝国主义对他北洋政权的承认。同时,他下令解散国会、取消各省议会、颁布独裁专制的《中华民国约法》、废除先前的民主性的《临时约法》。。。逐渐走上了复辟帝制的不归路。
1915年底,南方将领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在云南宣布独立,发起了护国战争,出兵讨袁。袁世凯的军队作战不利,南方其他各省之后亦纷纷宣布独立。
袁世凯在内外交迫、众叛亲离中宣布取消帝制,并于数月后病逝。
北洋军阀的分裂、混战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集团迅速分裂为皖系、直系、奉系几大派别。
皖系以段祺瑞为首领,投靠日本帝国主义;直系以冯国璋为首领,得到英美帝国主义的支持;奉系首领是张作霖,占据东三省,与日本帝国主义保持来往。
西南地区主要是滇桂两系,阎锡山占据山西,张勋占领徐州一带,陕西有陈树藩。。。
各派军阀自成派系各自为政,不仅依靠地方大地主、买办的支持,更要投靠帝国主义为扶持,拥兵自重、割据一方。
它们为了争夺地盘和利益,连年混战,整个中华大地烽烟四起,遍地哀鸿。
迎接新时代
伟大领袖毛主席有一首《清平乐·蒋桂战争》,写的是1929年的新旧军阀战争,但其诗句用来形容北洋军阀混战,也恰如其分:
风云突变,
军阀重开战。
洒向人间都是怨,
一枕黄粱再现。。。
军阀连绵不断的枪炮声,阻挡不了中国人民爱国强国、反帝反封建的时代潮流,既然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失败了,那么自然会有新生力量成长起来,他们是谁呢?
更多历史文章,请自行关注公众号 “云竹文斋”!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