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加完班,洗好杯子,合上笔记本电脑,关上所在区域的灯,和继续加班的同仁们道一声:我先走啦,周末愉快!
嗯,周末愉快!这个周末不回武汉?
嗯,不回武汉?
和小叶一起等电梯下楼。小叶问,你一个人在南京的周末干嘛?
看电影呀,今天难得的下班那么早,去看《花木兰》去。
听说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看,豆瓣都说是烂片,说《信条》还不错。
不感冒,推荐你看《小妇人》,你这么爱读书的人,一定读过这本小说,可是世界名著哦。
小叶说,其实我没有大家想象中的读过那么多书,尤其是世界名著。南京出现新冠肺炎了,据说隔离的还不少,还有学校停课了,周末没啥事,少出去哈。
好的,感谢提醒!
到楼下分道扬镳。早秋的宁城的黄昏其实还是挺美的,阳光打在身上,很柔和,写字楼楼下对面蜿蜒的内秦淮河畔高大的据说是美龄宫的项链的一部分的法国梧桐叶子渐渐有绿转黄。风过,有叶子飘飘洒洒落下来。而我,就顺着这内秦淮一直往前走,一直往前走。
可是我并没有从洪武路去新街口的中影和金陵工人影城,也没有从中华南路去水游城的横店影城及秦淮影城。而是顺着秦淮河往白下路一直往瑞金路走去。因为,做饭、跑步、写稿、做试题...还要抽空和妍宝视频,每个晚间,太多的事情等着我去做。
所以我总是不明白那些一直问我一个人在宁城孤单吗的人是真得挺孤独么还是就是客套的话而已。我不孤独,虽然有时候有点孤单,我很忙,不算工作,每天就有12个list排着队等着我一一去处理。独处的时光,我已经学会了如何更好得协调各项list之间的关系。
比如一边跑步一边听《微信读书》,一边构思我的日更话题,虽然每天写的就像个流水账。但是记录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只不过我把日记本从纸质版搬到了电子版而已。如此,也甚好,公号,当做一个工具在使用,记录我每天日更的时间,记录我的字数,记录我的话题,也记录我的轨迹。
工具唯一存在的好处,是让我可以随时复盘,从而可以更好的理清生活的毛线团,让各个颜色之间互相缠绕,最终织出璀璨的花儿来。就像妈妈曾经为我织过的那些好看的毛衣。
可这一技艺,我到现在,都无法传承,早些年恋爱的年纪,还能织出一条简单针法的围巾。现在越发生疏了,就像我的厨艺。已经一周没有做饭啦,周五晚间想做一顿饭给自己吃。
周六补觉,我从小就很嗜睡,记得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学校早自习我总是想睡觉起不来,往往别人下早自习我背着书包去上上午的课,老妈也很纵容我。后来长大后,在家里总是睡到很晚,老妈也从来不催我起床,更别说打屁股崔起床的事儿。
她总是认为睡饱了自己愿意起来就会自己起来的。用现在流行的说法这叫做佛系妈妈,但是正是因为妈妈的佛系,我后来在离开家的一个人在异乡的日子才养成了良好的时间管理及其自律的生活方式。我不知道以后对待妍宝我还是否传承了这般的佛系。
妈妈说过30岁以前睡不醒,30岁以后醒了不睡。可是我跟妈妈讲,为什么这句话用在我身上就不灵了呢。我妈说,因为你还年轻呀,虽然30岁过了,但是你的身体年龄没过。真是好会说话的老妈,我欣喜。
但有时候我也会特别羡慕乔布斯呀、王石这样的,说自己每天睡4个半小时就足矣的人,那他们每天是多多出多少时间才干其他的事呀,难怪他们那么有成就,原来是把别人睡觉的时间都用来工作和思考啦。
但是,有些东西是羡慕不来的。我30+,但仍是那个嗜睡的人。每个周一-周五早晨都是被三道闹钟夺命连环call才不情不愿地爬起来的。自然,周末补觉是在所难免。比如昨天周六,如此大好得早秋周六时间,竟然献给了和周公去约会,却也丝毫不感愧疚。
今天,仍是自然醒,然后处理周末应该做得事情,除了必须的list,还去看了《花木兰》,杜比原声豪华大影厅,却寥寥不足十人,算是半个专场。看完电影,坐地铁去博览中心看了一场展,还去了江滨公园,抬头就是南京之眼。
在宁城的周末,用脚步丈量这个城市的每一寸风景,用流水账记录下这段双城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