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从孙云晓和卢勤合著的《让孩子脱颖而出》一书中读到了著名家庭教育专家柴洁心老师的文章,文中提到了怎么培养出懂爱、会爱、心中有爱孩子,柴老师提出了以下几点,供家长参考和学习:
一.从孩子很小的时候,教给孩子会说谢谢。
“我会发自内心地对别人说谢谢,我能用眼睛观察到别人为我做的一切,我真诚地对别人说谢谢,我一天到晚总是很高兴,包括在小区倒垃圾、开电梯的工人都特别好,因为我知道感谢他们。”——柴洁心
我的理解:感受别人为我们做的事情,表达出自己的感谢,这是一种对他人较高层次的理解、尊重和体贴的行为。如果孩子能真正理解和体会老师的谆谆教导,同学的热心帮助,父母的无微不至关心给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快乐和幸福,他自己就容易成为一个阳光、积极、乐观向上、充满爱心的好孩子。
二.让孩子从小学会劳动。
“真正的爱孩子要为孩子寄予长远,在劳动中他会学习技能、学习生活的能力,会有体验、会有责任义务去换位思考。”——柴洁心
孙云晓生活感悟:“我为什么推荐8岁小学生假期学会30多道菜的经验?因为这是家庭生活教育的成功尝试,儿童学会做饭将终身受益,对其学习和家庭生活及社交也具有促进作用。据报道,江苏扬州市梅岭小学2年级的缪苇杭在这个超长假期里,解锁一项新技能:两个多月的时间,他跟着爸爸苦练厨艺学做了30多道菜。苇杭的父母说:“除了学习,生活技能更不能缺!”显然,这是有远见卓识的父母,是真爱孩子的父母。家庭生活教育当然不只是做饭,但做饭绝对是生活的基本功。有些学校教学生做饭也是好的,但必须明白,孩子学做饭的最佳场所是家庭,父母是最好的教练。如果连做饭都不会,劳动教育就是一句空话!”
我的感悟: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旨在培养一个孩子将来的生活能力,从小懂得关心和体贴父母,明白赚钱的不易和艰难,懂得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养成尊重他人、热爱劳动、知足感恩的优良品德。
三.创造机会让孩子表达爱。
多数时候不是孩子不懂爱,不会爱。有时候孩子的爱是被家长剥夺的。她写了这样一个故事:
前年我在小区里找了几个小孩,请他们到家里来聊,问他们三八节想为妈妈做什么,后来达成一致的想法,为妈妈准备一杯浓浓甜甜的糖水,让妈妈觉得生活是甜的。过完三八节,我请他们谈谈想法。
第一个小孩告诉我:妈妈回来后,我把糖水递给妈妈,并说:“今天三八节,祝你节日快乐,喝杯水吧。”妈妈喝后还亲了她一口,她很高兴。
第二个小孩说:事先准备好浓浓甜甜的水,等妈妈一进来就跑过去,妈妈拉着脸说:“找茬想玩是不是,赶紧写作业去,多得一百分比什么都强!”
第三个妈妈喝了糖水后拉下脸来说:“傻丫头,放了多少糖啊?”
这个故事特别有代表性。
李玫瑾教授说:“孩子的问题是成年人造成的。”
我的心得:有时候孩子其实懂得爱父母,明白要尊重父母,但是孩子的爱心往往被功利心过强的父母给扼杀了。父母把孩子的学习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忽略了孩子的其他能力,所以孩子的爱心常常受到父母残忍的伤害。
大部分家长认为,只要孩子把学习搞好就行了,其他的事情什么都不用管。其实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认识。除了学习之外,孩子的生活能力、生存能力、自理能力、自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人格的培养和塑造都显得非常重要。决定一个人将来是否成功,并不仅仅是依据学习成绩的好坏来衡量的,往往其他因素占了主要地位。
作者在书中提了一个非常新颖独特、接地气,而且简便易操作培养孩子爱心的方法,叫“阳光记录”:父母“用蓝笔黑笔记录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为孩子做过的事情,用红笔记录孩子的感受、体会和行动。”
柴老师身体力行,每天认真记录孙子的事迹。这样做的有哪些好处和意义?柴老师写到:“孩子会觉得关照别人、想到别人是很快乐的事情。给孩子机会,经过这样的训练,我们会发现孩子在爱中成长了。”
我的理解:通过记录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为孩子做过的事情,让孩子从父母和祖辈身上感受到浓浓爱,目的是让孩子真正能感受到父母和祖辈在自己身上的无私付出,让他们真正理解父母和祖辈的所作所为,并且感恩他们无私付出。同时也让孩子懂得爱父母和祖辈,并做出一些相应的反馈。
我觉得任何爱都是双向的,单向的爱并不是真爱。尤其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更是如此。我们不能只爱而不图回报,也不能只图回报,对孩子不付出任何爱。双向的爱才是健康的爱,理智的爱,明智的爱,高级别、高层次、科学的、最富有智慧的爱。
四.培养一个让你骄傲的孩子,那你一定要做一个让孩子骄傲的好家长。
“养孩子也是一个不断自我修正的过程。与其说,孩子,你要为我争气!不如说,孩子,我会为你争气!”
——《爱就是在一起,吃好多好多次饭》
五.我们要给我们的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空间。
“这个空间应该有利于孩子的智力开发,要创造学习的空间,夫妻之间和谐美满、幸福、少战争,让孩子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长大,这是孩子成长的一个重要的环境保证。”——柴洁心
“凡是家庭关系不好的孩子,绝大部分都出问题,反之,凡是在学校出问题的孩子,绝大部分家庭关系都有问题。
和谐的家庭关系是最好的教育,假如你想让孩子更有力量的话,就请男人爱好女人,女人崇拜男人。”——家庭教育专家牛琳
如果一个孩子连他的父母都不爱,他如何才能做到爱兄弟姐妹?爱同学?爱老师?爱家乡?爱祖国呢?
母亲重视孩子的学习是天经地义的,但是从小培养孩子的爱心也是非常重要,在很大的程度上,爱心比学习成绩更重要。
爱父母是做人的基础。培养孩子的爱心首先从培养孩子对父母的爱心开始。
下面这段话很扎心:
“我们不光要关注孩子`今天走得快不快’,还要关注孩子`明天走得远不远’,更要关注孩子`每天过得好不好’!
我们不能让孩子在拥有知识和分数的同时,失去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失去追逐梦想的激情,失去创新创造的勇气,失去博爱感恩的情怀。
教育的目的,不是成功,而是幸福。教育质量的标准,不只是分数,而是身、心、脑和谐完整的生命。这是教育的终极意义,也是对当前教育的反思与矫正。”——牛琳 共勉!
作者简介:臧晓芸,女,生于1971年2月,49岁,水瓶座,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英语专业,本科学历,从事中小学英语教学26年,喜欢阅读和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