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叨多数情况选择电影时只看电影名字和海报,偶尔看下评分。
观影前是不做功课,不看评论的。
毕竟像小叨这种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的性格实在是看不得评论,做不得功课。
刚好今天看了一部名字还算浪漫,评分还算很高的电影。
《海边的曼彻斯特》
电影的开篇,景观如名,很美。
不过剧情却与名字相反,很丧。
一个示爱的女客户
一个难搞的男租户
一个唠叨的老婆婆
一个有被害妄想症的女租客
不过无所谓,这些人对男主人翁李而言,只是雇佣关系。不需要关心,不需要付出感情,不需要安慰,不需要在乎,也不需要维护。
一通通知哥哥死亡的电话,不得不让李回去曼彻斯特,这座有太多东西他想要忘记的小镇。
面对哥哥的尸体,他不知所措,就如同他对接下来的生活也如此的无措。
面对哥哥的托孤,他想要逃避,因为他没有能力,也不想与过去有太多的牵连。
影片中用碎片式的手法慢慢告知观众原本的李是名普通的工人,有三个可爱的女儿,美丽的妻子,闲暇时与朋友喝喝小酒,打打球。偶尔与哥哥、侄子出海捕鱼。平凡而简单的幸福。
现在与过去的对比,导演很调皮的把最关键的转折点埋在最后,致使观众一直看着李在痛苦,却不知他为何如此悲切敏感,直到最后一个碎片出现才把心放下却又为李感到心痛。
我和我不想要的后半生,我和我不愿意和解的自己。你们都朝春天去,就留我在破碎里又丧又美丽。
————摘自豆瓣上的评论
如同这则评论一般,李终日麻木,重复着不需要与人打交道的工作,一个人活在破碎里。
与其他很丧的电影不一样的是,影片埋了挺多的笑料。
还有在李处理哥哥丧事的时候,侄子小帕与朋友的聚会,气氛愉悦的高声讨论《星际迷航》。正应了当年那句很非主流的话:“一群人的狂欢是一个人的寂寞”。
与其说前面的情节碎片化很枯燥,不妨说前面的情节都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而这场暴风雨在李与前妻兰迪偶遇的那一刻突然降临。
在街头的重逢,两人还未开口,便以哽咽到语无伦次。
多年后的兰迪才后悔当初所说的那些恶毒的话,导致两人心都破碎了。
她说:“我爱你”
是对过去的告别,是对李的拯救,她不忍心看着李再这样消沉下去。
毕竟那场大火是那么的荒诞。
妻子兰迪生病,开暖气会导致她鼻子干头疼,但是考虑到孩子睡觉太冷就给壁炉生火,出门买东西之前害怕房间太冷还特意加了两根柴火,只因忘了放上防火板才导致这场火灾。
只是在那个情绪崩溃的刹那,急于寻找宣泄口,忽视了后果,只求一时的心安。
影片中隐去了那场极富戏剧性的争吵,只是在这次的忏悔中隐约能窥见当年的那支戳进李心中的箭。
侄子小帕需要陪伴,李需要救赎。
李也在慢慢的尝试改变:最后小心翼翼的提出与侄子同住的邀请,保留有着美好回忆的船,还有那阳光下浅浅的笑容。
虽然与痛苦不能完全割离,但请允许给予我一些时间与痛苦说你好。
然而在人口只有五千多的海边的曼彻斯特,街头小巷都流传着故事的海边的曼彻斯特,李一直都活在居民的八卦中,他试图在小镇中找到工作,却发现整个小镇都还活在发生火灾的那年。
而最后令李彻底放弃自己的就是在做饭时睡着了,浓烟漫布整个房间,与当年的火灾多么相似。
以致于李直接崩溃:“我不能忍受,我不能忍受。”
这是一部没有希望,没有救赎,没有和解,没有鸡汤的电影。
毕竟喝再多的鸡汤也斗不过生活给你开的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