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大概是从这里开始的:女主绫站在秋田大学入学式上与同学合影。她的不甘心脸暴露了她心里面更快更高更强的小魔鬼 从来没有停止过作祟。
就像昨天那一份蛋糕,想吃而没吃,今天也必将践行。
于是,东京生活迎面而来。
从三茶,到惠比寿,到银座……就像从五环,到四环,到三环……说是物质欲也好,虚荣心也罢,我相信,既然她有,我有,那么你们也一定有,可能在某个时刻、某一段时间,或者一直伴随着,或者正正当下。我不知道导演想要传达的价值观,但是我觉得,这很好。起码,经历过,才会懂得,也才可以去衡量,值得不值得。经历虽然让一个女人变得沧桑,但同时也让她变得更美。二十年后回到秋田县的女主,坐在明媚的乡村阳光下,说,你觉得我现在low,是因为你是十年前的我,而我是十年后的你。“东京这座城市,现在已经没有我想要却得不到的东西了,也不会再受到无论怎样挣扎也成为不了的女性的打击了。”说话间,公车来了,停在她面前,车门打开又合上,她没有上车。我独独觉得这个时候,她最美。想做的事情,即使一直压抑着,但是总有一天,仍然会去做,去补心里这个遗憾。补了这个遗憾之后,不论改变了生活多少,改变了自己多少,是好是坏,都让自己的心安静下来。很多个节点,都需要重新出发。所以,很多人说,这部剧客观又现实,我觉得描述很精确,一个女人的二十年,慢慢铺展开,而你,在看完之后,也只能用百感交集这样的词汇来形容自己的感受,没有办法做出评论。(感谢导演的客观以及不引导,感谢给我们自由。)你想怎样生活,是在秋田县念完大学,在方圆5公里内找到工作,组建家庭,温馨地过一辈子,还是去东京街头,去追逐想要的未知和冷暖,那都随便你啊,因为这是你的人生啊。即使你去了,一去二十年,后来觉得又想回来了,觉得回秋田县做一只井底之蛙,那也很好啊。看过了,品尝过了,就没有遗憾了,即使那不一定是一条好的路。这世上有很多很多的路,然而属于你的,独独只有那一条,你以为你会有很多选择的,会有很多分岔路和十字路口,其实并没有,一直以来你成为你,只是因为你是你,这同样决定了你会去走哪一条路,所以,你的路永远只有一条,而你走的这一条路,对你来说,也永远是对的。没有上车的她,在几分钟之后就遇上了很久以前那个老师,老师掏出一本杂志,看到杂志上在东京那个时候的自己,她瞬间泪目。终于,她又回到了东京(你看她心里的小魔鬼)。
从秋田县到东京,到回秋田县,又到回东京,这样的循环,是欲望不断被满足的结果。我想欲望被满足的外在表现,大概就是开心吧。要离开某一种生活模式了,大概是因为不太开心了。整部剧篇幅很短,我并没有看到女主因为看了一本好书、一部好电影、一次触动内心的展览……而获得的心灵充实(只是没有看到而已),而更多的是她流连于不同层次的繁华时候的心里感触。但是,人类因为精神世界获得满足和滋润而产生的巨大的生活动力,应该是不能被忽略的。才华和智慧,才是一个女人的历久弥新的美丽和性感不是么。“30岁前能去米其林餐厅约会的女人,才是好女人”。30岁前,能有自己个人intellectual property的女人才更是好女人吧。
大家像流水逝去那样地变化着,然后找到自己的归属。那个每次经过3000人的十字路口,人群中男男女女,形形色色。那些都市女性,正在一波一波地迈开步伐,也许是类似的步伐,参与到东京这场游戏中,去追逐自己想要的生活模式,去寻找那一个个让自己的人生更圆满的元素,就像多年前的绫一样。然而,不论你的生活是奢侈昂贵还是朴素贫穷甚至low,都只是走过十字路口的那一排脚印而已。除了你自己,大概并没有多少人会真正在意。
东京,是一个残酷的城市,在表参道走几步就能碰见像模特一样让你无法比肩的女人,从出租车上下来的女人,也许早就有了一份丈夫会送她爱马仕包包的婚姻,等信号灯时站在旁边的女人,她的家可能是涩谷松涛的大豪宅,傍晚走向车站的女人,可能是掌握多国语言的跨国商界女精英……然而,那又怎么样呢。
我们终究,平凡而渺小。
所以,想去哪里,只管出发。你高兴就好。